2025年2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12期(总第402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爱是接纳,不是改造
李廷英
《教育导报》2025年第12期(总第4027期) 导报三版

窗外的雨淅淅沥沥地下着,雨滴敲打着玻璃,发出轻柔的声响。我坐在沙发上翻阅着绘本,目光却不由自主地落在儿子的身上。他坐在爬爬垫上,专注地摆弄着一堆积木,嘴里还哼着不成调的小曲。积木堆得歪歪扭扭,似乎随时会倒塌,但他却乐在其中,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

看着他的样子,我的心里涌起一阵复杂的情绪。曾几何时,我也像许多父母一样,希望孩子能够按照我的期望成长。我希望他吃饭不用催、睡觉不用哄、在人前表现得大方得体。每当他做不到时,总是忍不住想要纠正他、改造他。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渐渐明白了一个道理:爱,不是改造,而是接纳。

孩子的世界是纯净而简单的。他们的喜怒哀乐都写在脸上,他们的喜好与厌恶也从不掩饰。可是,作为成人,我们却常常用自己的标准去衡量他们,试图将他们塑造成我们心目中的“完美”模样。

我们究竟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是成为一个符合社会标准的“好孩子”,还是成为一个拥有独立思想和独特个性的“自己”?答案显然是后者。爱,不是将孩子改造成我们想要的样子,而是接纳他们本来的样子,尊重他们的个性,支持他们的选择。

有一次,儿子在幼儿园的表演中扮演一棵大树,其他小朋友穿着好看的衣服扮演小鸟,但他一句台词都没有,只是静静地站在舞台上,举着树枝一样的道具。演出结束后,我怕他心里不舒服,悄悄问他:“你站在那里会不会觉得无聊呀?”他摇摇头,很认真地说:“不会啊,我觉得自己很重要,因为大树是小鸟的家。……”

他的话让我愣住了。原来,在儿子的眼里,即便是一个没有台词的角色,也有着非凡的意义。而我呢,总是用成人眼中的“成功”或“失败”来衡量一切。

当我们放下成人的傲慢,放下对完美的执念,真正走进孩子的内心,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去理解他们的言语和行为,我们才能真正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伙伴。

窗外的雨渐渐停了,阳光透过云层洒进房间。儿子依然坐在爬爬垫上,专注地摆弄着积木。我走过去,坐在他身旁,轻声问:“你在搭什么呢?”他抬起头,笑着说:“我在搭一座城堡,里面住着我们一家人。”我听了,心里一阵温暖。

是啊,孩子的世界是如此简单而美好,而我们能做的,就是用爱去接纳和陪伴他们,让他们在自己的节奏里,慢慢长大。就像一棵大树,始终屹立在那里,为孩子遮风挡雨,也为他们提供成长的支撑和依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