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23期(总第4038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妈妈的爱 孩子的爱
■胡美云
《教育导报》2025年第23期(总第4038期) 导报四版

与友人聊天,同样是当妈妈的人,在一起很自然地就聊到了孩子。聊孩子成长中的点点滴滴,聊生活、聊学习,聊优点、聊缺点,聊着聊着,不知道怎么就聊出了些小遗憾来。

是啊,不要说手机一打开就能看到的那些优秀到闪闪发光的“别人家的孩子”,就是我们生活的周边,比自己家孩子优秀的也很多啊,诸如乖巧听话、多才多艺、学习拔尖这些话题,随便聊聊,总有某家孩子、某种物质超过自己家孩子的吧,眼看着再继续聊下去怕是小遗憾要升级成大焦虑了,两人赶紧双双止住了话题。我笑着调侃:“唉,也就我们当父母的会拿孩子与别人家的孩子比这样比那样的,孩子对父母的爱就单纯得多了,真正是毫无保留地接纳与包容着我们。”友也释怀,跟着莞尔,点头附和:“确实是啊!”

然后,我开始反思,是什么原因呢,让我们对孩子的爱附加了许多的条件,甚至苛刻到不断去要求他们努力,只为了能更接近我们心目中完美小孩的模样?

是我们工作的劳累、生活的忙碌?是因为有了孩子后又少了许多属于自己的时间?还是一直强调的伟大的父爱、母爱给了我们底气?是这些让我们在孩子面前,可以那么理所当然地放大着自己的辛苦、放大着自己的付出,然后再凭借这些,理直气壮地对孩子提出各种各样的要求吗?

最后,我们还把这些归结为是为他们好、是对他们的爱。

忽然间,我就生出了惭愧,明明是那个小小的婴儿为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色彩,带来了许多快乐啊!

看着她一点一点成长,看着她背着小书包去上学,看着她努力上进,看着她虽未名列前茅但善良热情,作为妈妈,我明明也是开心的啊,明明感觉到了满满的幸福呀!只是,怎么一说到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自然地搬出自己的孩子与人比了起来呢。再回头看看一路带孩子的过程中,我们似乎从没有听到从孩子的嘴里,遗憾地或者恨铁不成钢地拿自己的父母与别人的父母比过。而实际上,作为父母的我们,回身自省,我们也不过是个平凡人——平凡到经不起与“别人家父母”比较的。

想起许多年前,有次和读二年级的小女儿一起吃饭时的对话。小女儿是个嘴甜乖巧、心思细腻温暖的孩子,她一面开心地吃着饭菜,一面毫不吝啬地夸奖着我的厨艺,表白着自己对妈妈的喜欢,对妈妈做的饭菜的喜欢,然后忽然停了筷子,很认真地甚至带着些忧伤地说着:“妈妈啊,你知道吗?有时候我真的好担心你哪一天就跑回安徽去了,去陪外婆一起生活了。”

“为什么会这样想呢?妈妈这么爱你啊!”

“可是,每个孩子最爱的人都是自己的妈妈啊!”

孩子的爱如此毫无保留、如此纯粹,即使隔着近十年的光阴,在繁忙的日子里偶尔的焦虑情绪里,想起小小的女儿当时这样透着稚气的担忧,我依然被温暖着、被治愈着——我呢,作为妈妈的我,对孩子的爱,是不是可以更轻灵一些、更包容一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