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1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23期(总第4038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富顺县13所农村学校近5000名学生吃上“免费午餐”——
胃“暖”了 心“热”了
本报记者 钟兴茂
记者在一线《教育导报》2025年第23期(总第4038期) 导报一版

富顺县怀德镇九年制学校学生在学校享用“免费午餐”。(图片由受访学校提供)

“开饭啦!”3月14日,富顺县怀德镇九年制学校的午餐丰盛飘香,黄豆海带烧猪蹄、西红柿炒鸡蛋、土豆烧肉、紫菜蛋花汤,学生们吃得津津有味、笑容满面。“今天是周五,还有饭后水果。”看着餐盘旁边金黄的梨子,四年级学生张伟轩笑得更加灿烂。

两荤一素一汤,每周一三五提供应季水果,今年春季学期开学,怀德镇九年制学校小学部和附属幼儿园的800多名学生吃上了“免费午餐”。至此,富顺县共有13所边远农村学校的近5000名学生享受到了“免费午餐”。

原来,从2022年秋季学期开始,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免费午餐”项目便落地富顺,按照每生每餐“基金项目6元+县财政补贴2元”的标准,全县13所农村学校分3个批次陆续实行“免费午餐”。

“学校里大多数孩子离家都很远,中午如果回家吃饭,这一去一回,不仅浪费很多可以用来休息和学习的时间,安全也难以保证。有了‘免费午餐’,这些顾虑迎刃而解。”怀德镇九年制学校校长韩文聪高兴地说,“学校初中部是2023年第二批次纳入‘免费午餐’项目的,学生、家长都赞不绝口,终于在今年,小学部和附属幼儿园的学生都吃上了‘免费午餐’。”

目前,富顺县最为偏远的乡镇李桥镇已经实现中小学“免费午餐”全覆盖。李桥镇腰塘村村民李德君的儿子、儿媳常年在外务工,她说:“以前,都是我每天大老远送饭,现在,孙子在学校免费吃饭,而且还吃得很好,这对我们来说真是省时又省钱。”

如何确保学生吃饱吃好呢?富顺县教育和体育局党委书记、局长漆敏告诉记者,除了中国社会福利基金会稽核中心及项目部不定时的随机现场督查,县教育和体育局还会同市场监管、财政等部门,建立了囊括县、镇、村、校相关负责人及学生家长、志愿者代表的“富顺县免费午餐管委会”,对项目学校就餐场地、设施设备、人员配置、制度建设、食材采购、资金安全、运营管理等工作进行全方位监管、全过程督查。

“‘免费午餐’不仅能填饱学生的肚皮,也要成为一种‘精神食粮’,让学生学会感恩、励志成才。”板桥镇富和九年制学校是富顺县首批实行“免费午餐”的学校,校长徐康会介绍,学校围绕“免费午餐”开展了光盘行动、主题班队课、绘制手抄报、写感谢信等形式多样的感恩励志教育,让学生在活动中学会感恩、在生活中实践感恩,立志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

富和九年制学校教师代玉娟说:“学校一直注重开展感恩励志教育,而‘免费午餐’让感恩有了具体的载体,学生们的积极性非常高。”尤其是以班级为单位的光盘评比,评比办法是值周老师为每个班的垃圾桶称重。于是,有的班级有学生专门守着垃圾桶,提醒其他同学要吃完,不要浪费粮食。“这激发了同学们的集体荣誉感,大家在节约粮食上有了明显的进步。”

如今,将“免费午餐”与感恩励志教育相结合,并融入思政教育,已成为富顺县各“免费午餐”项目学校的一大亮点。学校常常结合“餐妞妞”生日庆、主题日、主题月等开展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让学生在画感恩画、写感恩信、唱感恩歌的过程中感受爱、放大爱。各校还组织学生走出校园,通过演讲和展演宣传“免费午餐”。2023年和2024年“99公益日”,富顺县分别募集“免费午餐”公益资金达30余万元和40余万元,为“免费午餐”汇集了更多爱心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