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24期(总第403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学习让谁快乐
乔凯凯
《教育导报》2025年第24期(总第4039期) 导报三版

儿子一进家门,从书包里掏出两张试卷,“啪”的一声放在桌子上,然后一脸得意地看着我。“今天是怎么回事,这么嚣张?”我半是不解半是好笑地问。儿子不说话,只是用眼神示意我看试卷。我拿起试卷,看到上面两个鲜红的100分,这才明白过来——原来,儿子这是向我“表功”来了。

“乖儿子,考得不错!”我忍不住笑起来,并把儿子揽在怀里。儿子却挣脱我的怀抱,把一只手伸到我的面前,说:“说吧,打算给我什么奖励?”就在我考虑拿什么作为奖励时,儿子接着说:“我让你高兴了,你就应该奖励我,最好能满足我提出的所有要求。”

听了儿子的话,我一下子愣住了。儿子考试成绩不错,适当给点奖励作为鼓励当然可以,但儿子理所当然的语气以及那句“我让你高兴了”听来却格外刺耳。

没错,看到儿子的成绩,我确实很开心,为他的付出得到回报而感到欣慰。可是,更开心的不该是他自己吗?毕竟他是为自己学习,从大的方面说,现在的努力是为了将来能够更好地为社会作贡献,往小了说,是为了将来自己能有更多选择。但是很显然,儿子似乎认为他好好学习是为了我,正如网上说的那样:“学习使我妈快乐。”——儿子从什么时候开始有了这种意识呢?

儿子回房间后,我坐在沙发上细想,是不是自己的某些言行不太妥当,让儿子产生了这样的想法?反思之后,我找到了答案:对儿子的学习我插手太多,而且太过积极主动,比儿子还要上心。他考了好成绩,我比他还要开心;他的成绩下降,我比他还要着急。长此以往,儿子难免会产生一种错觉,觉得学习是我的事情,而不是他自己的事情。看来,是时候改变一下了。

晚饭后,我没有像往常一样催着儿子写作业,也没有督促他每晚例行的阅读打卡。儿子磨蹭了一会儿之后,突然问我:“妈妈,你怎么不喊我写作业?”我看着他,说:“你长大了,妈妈相信你可以独自完成学习上的事情。”感受到我话语里的认同和鼓励,儿子露出了笑容,立刻转身坐到了书桌前,开始写作业。写完作业后,不用我说,他又拿出一本书开始阅读。不到晚上9点,儿子就完成了全部的学习任务。要知道,平时我再三催促,他偶尔也会拖到晚上10点钟呢。

儿子收拾好自己的书包,还准备了第二天要带的水杯等物品。在做这些事情的时候,儿子很高兴,兴致十足。看着他的样子,我暗自告诉自己:学习其实会给孩子带来快乐,但大部分父母却用过多的干涉,无意中抢走了原本属于他们的快乐,同时也打消了孩子学习的积极性。今后,我要把这份快乐还给孩子,让他真正感受到“学习使我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