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张玥)“以前,当学到较难理解的知识点时,我时常因为没有头绪而犯难,现在只要打开‘AI智慧共享课’,我就能在知识图谱的帮助下快速理解核心知识点,还能通过系统提供的扩展链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西华大学2022级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邹惠珍兴奋地告诉记者,在学校打造的“AI智慧共享课”帮助下,原本两小时啃不下的“硬骨头”,现在半小时就能“通关”。邹惠珍所说的“AI智慧共享课”,来源于西华大学深度探索“人工智能+教育”的一项改革尝试。
近年来,西华大学深入推进“人工智能+教育”改革,依托校级数字化创新知识中心,运用AI技术构建出3000余门课程的知识图谱,系统整合人才培养方案、教材、视频等资源,形成了“AI+知识图谱+大数据”“三位一体”智慧教学体系。截至今年3月,该校已建成覆盖多学科的57门智慧课程,其中首批17门课程通过智慧树平台面向全国高校开放共享。本次共享的智慧课程涵盖工、管、理、文、艺五大学科领域,包括“安装工程计量与计价”“有机化学”“版式设计”“会计学基础”“C语言程序设计”等国家级、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不同于常规的网络课程资源,“AI智慧共享课”通过深度整合课程资源、知识图谱与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出体系化、结构化、可视化的知识框架,助力学生系统掌握课程的核心知识点,定制个性化学习路径。在丰富教学内容的同时,通过以问题和能力为导向的图谱体系,实现从理论知识到实际能力的有效转化,使得教学过程更加精准高效。
在传统慕课的基础上,“AI智慧共享课”采用章节视频与课程图谱的混合学习模式,将人工智能技术与知识图谱融合,并增加基于知识点的学习模式,实现章节视频学习与课程图谱学习的自主切换。
西华大学教务处处长蒋珍菊介绍说,章节视频模式能够让学生连贯地学习每个视频并完成章节测试,课程图谱模式则从整体结构出发,引导学生探索各个知识点间的关联,通过多维资源的学习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概念,提升学习效果,推动从“学知识”到“强能力”的转变;课程知识图谱将教学内容结构化,通过知识脉络更好地展示知识之间的关系和层次,学生可观测基于知识点的学习情况,快速定位重难点知识和薄弱知识,逐个提升掌握程度。
“AI智慧共享课”不仅是在形式上同AI技术深度结合,更将AI技术融入“教与学”全过程,支撑课程教学全场景。其配备的AI资源发现、AI助手智能问答、AI生成课程思政案例、 AI知识点自动出题、AI生成试卷、AI生成教案、AI学情洞察、AI研习室、AI阅读与写作助手、AI精准科研等AI功能,能够满足学生及教师在学习、教学和科研方面的需求,应用到课程建设、教师备课、出题与评估、资源与科研、课堂教学的全过程中。
蒋珍菊表示:“这种基于‘知识图谱+人工智能’的数字化教学模式,为广大师生提供了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与智能化的学习体验,促进了‘AI赋能五育融合’新型教学范式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