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31期(总第4046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来自纯真世界的告白 ,请查收
■裴金超
《教育导报》2025年第31期(总第4046期) 导报四版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

木也 著

友雅  绘

出版时间:2024年2月

出版社:接力出版社

在生命的长河中,我们或许都是《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那只以笔为翼的小熊猫,用最纯真的眼眸探寻世界,怀着最真挚的情感向母亲倾诉心声。

青年作家木也的新作《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选择了小熊猫这一富有灵性和童趣的动物作为叙述者,借其之口,用24封信,以童话的想象力与散文的意境,描绘了一个孩子从渴望爱到发现爱,再到筑造爱的心灵历程。这不仅是孩子眼中世界的诗意映射,更是对成年人复杂情感世界的深刻启示。

值得一提的是,本书的设计及插画绘制由首位获得纽约 ADC“最佳出版物设计奖”(金奖)的中国设计师友雅操刀,书的物理设计就像一个信匣子,每撕下一页,就如同收到一封来自小熊猫的信,这种互动式的阅读体验,无疑增强了书籍的生命力与趣味性。书的装帧设计同样令人眼前一亮,绿色田野上五彩斑斓的花朵,仿若信匣的精装函套,透露出浓厚的生命力与艺术气息。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里的每一封信都短小却意味深长。阅读这些文字时,我仿佛重回了那个对世界充满好奇与惊喜的年纪,重新体会到了初识爱的悸动。书中的每一封信,都像是孩子与母亲之间最真挚的对话,它们不加掩饰地展现了孩子的困惑、期待与梦想。而通过这些信件,我也不禁开始反思自己的成长历程,那些被遗忘的纯真与梦想,是否还能找回?

“妈妈,有的事一点儿也不能着急,找一个好朋友就是这样的。”第三封信以一种近乎童话的口吻,讲述了关于友情与时间的故事。孩子用猫头鹰和树做比喻,巧妙地阐述了建立深厚友谊所需的耐心与等待。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我们往往忽略了慢下来的美好,忘记了那些需要时间去酝酿的情感与关系。正如这封信所传达的:真正的友情,往往需要时间的沉淀与心灵的契合,而非急于求成。

“妈妈,要让大人们感到满意,真是一件好难好难的事啊。”第七封信中的这一句话将孩子的无奈与不知所措跃然纸上,仿佛是从每一个孩子心中流淌出的叹息。在成人世界的规则与期望中,孩子们常常被塑造成“乖小孩”的模子,仿佛只有按照既定的轨迹行走,才能获得认可与赞赏。但正如这封信所言,“人们总是要我们全都做个乖小孩……像是机器人那样的乖乖小孩,工厂可以统一生产,就像刚孵出来的小鸡那么乖。”这句话犹如一记重锤,敲响了我们对传统教育观念的反思。“可是妈妈,请你把脸靠过来,让我亲亲你,再亲亲你……妈妈,你得相信,一个乖乖小孩不会像我这样全心全意地爱着你。”这句话,宛若一股清泉,冲刷掉了成人世界的尘埃与偏见。孩子的爱,是那么纯粹、那么直接,这种爱,超越了“乖”与“不乖”的界限,有着任何外在标准都无法衡量的情感深度。

“妈妈,明天我就要去叫卖阳光了。听说有些孩子从小生活在黑暗里,我要挑出夏天最温柔又明亮的几缕阳光,放进他们失去色彩的眼睛里。”这是第十三封信里的一段话。“叫卖阳光”这一行为,看似荒诞,实则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它不仅仅是对物质层面光明的追求,更是对精神层面爱与关怀的呼唤。在现实世界里,并非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阳光的温暖与光明。那些生活在阴影中的孩子,他们或许正渴望着哪怕一丝丝的光亮,来驱散内心的恐惧与孤独。少年以他的方式,试图为这些孩子带去希望,这份善良与同情心,是人性中最耀眼的光芒,也是社会进步不可或缺的力量。在这个过程中,少年不仅是在给予,更是在学习如何更好地去爱,去理解那些身处困境中的人们的需要。这种爱的传递,如同阳光穿透云层,让原本孤独的心灵得以相连,共同抵御生活的风雨。

《给妈妈的一百万封信》不单单是一本简单的儿童文学作品,它更像是一封封由心而发的信件,搭建起一座沟通孩子与成人的桥梁。它不仅仅适合儿童阅读,更值得所有家庭成员共读。这本书不光能带给孩子无限的想象与乐趣,更能唤醒曾经是孩子的成年人心中那份久违的纯真与爱。在忙碌的生活中,偶尔停下脚步,与家人一起享受这样的阅读时光,何尝不是一种难得的心灵疗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