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核心素养成为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其终身学习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我们尝试构建“1+5”研修式教学模式,通过课前自学、课堂质疑、自探、共研、实践、反思6个环节,让学生自主学习、深度研究、充分实践,实现知行合一的研修式学习。
一、“1+5”研修式教学模式的内涵
环节一:课前自学。课前自学是“1+5”模式的起点,旨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教师提前布置预习任务,引导学生以阅读教材、查阅资料等方式,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初步了解。这一环节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还培养了学生的时间管理和信息筛选能力。
环节二:课堂质疑。质疑是思维的起点,也是创新的源泉。课堂上,鼓励学生就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或教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质疑,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通过质疑,学生更主动地参与学习,并发展了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环节三四:自探与共研。自探环节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决问题。共研则是在小组合作的基础上,通过讨论、交流等方式,共同解决问题。这两个环节相结合,既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又促进了团队协作和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环节五:实践。实践是核心素养落地的重要途径。教学中,教师设计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学生在实践中应用所学知识,能够更加深刻地理解理论知识,同时增强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
环节六:反思。反思是学习的升华。每次学习结束后,教师应引导学生回顾和总结学习过程,分析得失,提出下一步想法。通过反思,学生更加清晰地认识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提升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
二、“1+5”研修式教学模式与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关系
促进正确价值观的形成。该模式中,质疑、共研等环节中,学生接触到不同的观点和思想,之后,通过实践活动和反思,学生拓宽了视野、增强了辨别是非的能力、更深刻地理解社会现象和问题,为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好基础。
培养必备品格。该模式强调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责任感、自律性、合作精神和创新意识。在质疑、自探和共研中,学生要不断克服困难、挑战自我,锻炼了挑战意志品质;在实践和反思中,学生要认真总结经验教训,不断完善自我,实现了自我提升和自我超越。
提升关键能力。6个环节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批判性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自主探究和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自我认知和自我管理能力等关键能力都能得到了提升,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奠定了坚实基础。
三、实施策略与建议
加强教师培训。教师是教学模式改革的关键。学校应加强教师培训,使其深入理解“1+5”研修式教学模式的内涵和意义,掌握实施该模式的方法和技巧。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养。
优化教学资源配置。学校应合理配置教学资源,为“1+5”研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提供有力保障。例如,建设优质的网络学习资源平台、提供多样化的实践活动场所和设备等。此外,还应加强校际合作和交流,共享优质教学资源和实践经验。
完善评价机制。学校应建立科学、全面的评价机制,对“1+5”研修式教学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全面评估。评价内容应包括学生的学习成果、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教学模式的整体效能等方面。应注重评价的激励作用,鼓励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改革和创新实践。
我们认为,“1+5”研修式教学模式,是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发展的有效途径。该模式从课前与课后、理论与实践、个体与集体等维度,为学生提供了更加全面、深入的学习体验。未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和核心素养理念的不断普及,“1+5”研修式教学模式对于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人才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