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9期(总第4024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川农学子寒假返乡实践建新功
《教育导报》2025年第9期(总第4024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刘懿 王健)寒假期间,3 .5万余名四川农业大学学子、2010支实践团队返回家乡热土,聚焦“科创乡村·青年实干”返家乡实践主题,在实践中用脚步丈量家乡土地,用行动践行青春誓言,在服务家乡建设中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红色宣讲传党音,续写时代新华章。9245名学子、718支团队返回家乡开展红色理论宣讲、发展成就观察等红色实践,在实践中点燃“红色引擎”。“机”扬红韵实践团结合校本红色文化,深入红色遗址、纪念馆,聆听革命先辈的英勇事迹,挖掘和传承红色故事、革命先辈事例,分享红色故事、宣传红色精神、推广红色文创作品。数智赋能党的科学理论微宣讲实践团聚焦“思政实践+数字赋能”,通过拍摄制作沉浸式馆游体验类微宣讲视频,实现足不出户第一视角游红色场馆,不断提升宣讲亲和力、感染力。

基层服务强能力,协同治理共成长。今年寒假,8284名同学积极报名“返家乡”社会实践,通过“青年实干家计划”“逐梦扬帆计划”等完成岗位双选,进入家乡企业、社区等开展政务工作、基层治理等实践。2024级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研究生武晶在邛崃市人民检察院进行岗位挂职锻炼,她结合专业所学协助机关党委开展党员管理服务工作,同时参与中小学未成年人普法宣传工作,在基层服务中深化理论所学;2023级土地资源学专业研究生、崇州市团委兼职副书记钟雨辰带领团队来到崇州“天府粮仓”核心示范区,以“天府粮仓依赖于天府粮田”为宗旨开展智慧农业系统搭建、天府良田调研、土壤改良等工作,为保障粮食安全贡献力量。

青年扎根兴“三农”,振兴乡村谱新篇。“你们的引诱剂推行以来,福寿螺减少了,作物长得也更好了,太感谢你们了!”在成都市郫都区唐昌镇青杨村的田埂上,村干部正对“兴农安粮”团队成员表达感谢。像“兴农安粮”这样投身乡村振兴的团队还有很多,今年寒假,近万名学子、722支团队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发挥专业优势,深入田间地头,为当地乡村产业发展规划、特色产业和急需问题“把脉问诊”。“青年长于‘耕’,科技还予‘地’”团队对成都东部新区示范区高质量耕地情况进行调研和数据采集,在助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的同时普及耕地保护制度。

创新智慧共担当,协调发展开大局。1945名川农学子依托“挑战杯”“创青春”等项目孵化,结合产业发展方向和地方发展需求,开展创新实验和技术转化。在通江华羽生态有限公司育种场,“凤鸣巴乡”团队通过考察学习、企业走访、养殖调研等方式全面了解梅花鸡生态健康养殖模式,为通江县特色农业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蓝色水足迹”实践团队依托水利水电工程学科专业优势,对雅安市濆江流域水资源及堤防隐患开展监测,助力构建泥石流洪涝地质灾害信息集成系统,提升预警能力,同时为家乡村民普及宣传地质灾害防护、水资源保护等相关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