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这是我妹妹春节前在社区参加实践活动的照片,这天她在当‘环保小卫士’,这是在做‘文明督导员’。昨天,她还带了亲手做的剪纸窗花回来,说是‘非遗文化手工体验’的作品,他们现在的社会实践活动内容可比我们读书时丰富多了。”严雯在外省读研,寒假回乡,与记者聊起自家小妹,言语间尽是对“当代小学生”的羡慕之情。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湖光社区是严雯从小长大的地方。在她的记忆中,过去的社会实践大多是想办法“盖章交差”,而社区开展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也远不及如今“办得红火”。
循着这一可喜的变化,记者联系到了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二师二十九团湖光社区党支部副书记窦孝莉,进一步走进这一备受学生、居民喜爱的“实践场”。
如何使学生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摆脱形式化?如何在锻炼孩子们能力的同时,让实践真正起到服务作用?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窦孝莉带领社区工作人员不断探索、求变,逐渐明晰了一条“双结合”“双服务”路线。近年来,湖光社区结合辖区实际情况与学生年龄特征,有针对性地安排实践活动,既为学生提供“看见身边人、身边事”的窗口,也为独居老人、双职工家庭等不同辖区群体提供切实帮助。除此以外,一支由退休党员、家长、教师等组成的志愿者队伍,也在今年加入社区的实践活动组织中。湖光社区工作人员彭洁欣喜地说:“有了志愿者团队的协助,我们从活动策划到执行都更加高效了,学生的参与感、居民的满意度也有明显提升。”
自寒假起,湖光社区分两个阶段开展寒假实践活动,包括社区环境清洁、非遗手工制作、社区老人关爱探访、历史文化街区调研等,参与学生学段覆盖小学到高中。
“我们希望这些活动能真正助力学生全面成长,切实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实践能让学生接触真实社会,把理论运用到实际,这也是对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的补充。”彭洁告诉记者,社区居民对学生实践服务的反响也很好。
学生也在各类实践中学会了与人交流,懂得了珍惜现在的生活。“原本以为社区工作很简单,真正参与才发现其中的复杂性和重要性,以后,我会更加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为有需要的人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第一次探望独居老人后,高中生杜书博在实践感悟中写下了自己的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