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在老家河北省张家口市走街串巷的间隙,我偶遇了一位许久未见的街坊大哥——波哥(化名)。他年长我几岁,早年间是我们这一片知名的“孩子王”兼“大哥大”,一番攀谈后得知,现在的他已是一位8岁孩子的父亲。
“波哥,最近忙什么呢?”“还能忙什么,围着我家小子转呗。听说你现在在大城市里干和教育有关的工作,哥正好有不少事想跟你好好聊聊。”我俩在这座环绕北京周边的小城街头,一边走,一边聊起来。
“你看这是我儿子,跆拳道、书法、篮球,只要是他感兴趣的,我们都送他去学。咱们这小地方没有的,我们就带他到北京去体验,什么环球影城、中国科学技术馆、鸟巢、水立方,能去的我们都去了。”波哥激动地向我讲述起自己和儿子的点点滴滴,很难想象,这位曾经“十里八乡”远近闻名的叛逆少年,摇身一变,成了一位慈父。
“听说人家大城市的小学课外实践活动都是去博物馆和天文馆,咱们这儿的学校哪能提供这种条件。”波哥感叹道。看来,令波哥为难的,是这座城市有限的教育资源。
“你知道每次孩子到北京,看着那些在博物馆和高楼大厦间穿梭的小孩,眼神里除了羡慕,还有失落。有次他告诉我,在科技馆里,北京的小朋友一直为他科普各种设施,博学极了,而他对这些却闻所未闻。”眼前,这位曾经不可一世的“孩子王”,竟显得如此局促和迷茫。
我安慰波哥道:“大城市能提供的资源虽然更丰富一些,但在你看不到的地方,更大的竞争压力、更高昂的生活费用,也是大城市的孩子和家长不得不面对的问题。光鲜亮丽的背后,也同样面临激烈的竞争。”
波哥听后,若有所思,又支支吾吾地说道:“不瞒你说,我和太太最近一直在关注大城市的就业机会,与其让孩子羡慕别人,不如让他成为其中的一员。但大城市适合我们的工作岗位并不多,家里的生意也越来越有起色,走,便意味着放弃在家乡打拼下来的一切;而留下来,又怕孩子失去更大的舞台,你说呢?”波哥询问起我的意见。
波哥用炽热的眼神望向我,而我却很难给出他期待的答案。相比小城市来说,大城市在教育资源和教育理念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但教育资源的些许差异并非影响个人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而像家乡这样的小城市也随着时代的发展正在焕发新的活力。乘着2022年北京冬奥会的“东风”,家乡的冰雪运动教育已经走在全国前列,每年吸引了大量来自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孩子前来学习雪上运动。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也在教育领域显现成效,三地在基础教育方面也推进了不少共建共享项目,让家乡的孩子不出“城门”也可以享受大城市的教育资源。我向波哥讲出了自己的思考,波哥若有所思,又点了点头。
“你说的这些也对,我以前看到的都是外面的精彩,却很少考虑到家门口的新变化。更融洽的学习氛围、更宜人的自然环境、更强的生活归属感,这些也是我们小城市的教育优势。”波哥有了新的思考后表示,“是走还是留”,先尊重孩子的意愿,再综合多重因素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