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1月1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1年第101期(总第362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珙县教育:重建展新颜 布局开新篇
■本报记者 陈朝和
《教育导报》2021年第101期(总第3629期) 导报二版

“二期工程将新建教学综合大楼、体育馆和图书馆,进一步改善教学区和生活区设施配置。”日前,珙县第一高级中学副校长刘楷兴奋地告诉记者。11月1日,该校灾后重建项目二期工程正式上马。

这不是刘楷第一次因校舍工程感到如此喜悦。2019年6月17日,宜宾市长宁县发生6 .0级地震。珙县紧邻震中,受灾严重。

其中,珙县第一高级中学老教学楼受损严重,无法安全使用,需原址重建。仅9个月后,第一期工程落成,新教学楼拥有31间宽敞明亮的信息化教室,可容纳近2000名师生,学校迅速恢复了正常教学秩序。

珙县第一高级中学高效重建是全县快速复学工作的缩影。从2019年6月到2021年3月,珙县抢抓灾后重建机遇,筹集教育重建资金10亿余元,仅仅用时一年半,完成18个项目,重(迁)建、扩容学校13所,新增学位5300余个。如今,珙县教育基础设施焕然一新,育人氛围更加浓郁,教育活力日趋凸显。

灾后重建按下“加速键”

“省市对珙县灾后重建提出‘一年基本完成,两年全面完成’明确要求,任务紧迫,时间紧急。”珙县教体局计财主任周永华回忆,2019年下半年,重建工作立刻成为全县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重建如何开展?工期与质量怎样兼顾?珙县面对的首要困难便是选址用地:珙县地处山区,可用于建设土地少。

面对此种情况,珙县决心将县城仅剩的集中连片、相对平整、市值不菲的中坝组团357亩土地、金河组团120亩黄金地块用于教育灾后重建。

推进中,珙县始终坚持“规划先行,科学重建”的原则,“抢抓工期,高效重建”成为全县教育重建项目的施工常态,这为重建工作按下了“加速键”。

全县学校维修加固任务于2019年8月25日秋期开学之前全面完成,保障了全县中小学校如期开学;2021年3月4日,珙县职业技术学校师生搬入占地92亩的新校区,标志着珙县教育灾后重建工作的完成。

“全县自加压力,攻坚克难,2020年秋期完成5所学校重建,入学2647人;2021年3月完成剩余6所学校重建,入学10878人。”珙县教体局局长郭刚介绍,珙县保障教育项目率先开工,在用时一年半后,全面完成灾后重建工作。

借读孕育教育情

重建工作如火如荼开展的同时,一份特殊的情谊让珙县第一高级中学的师生难忘。重建过渡期,该校2019级高一年级1153名学生在宜宾市统筹安排下,前往53公里外的宜宾市第八中学借读。

“为了保障师生正常上课,珙县安排车辆保障学生上放学接送。”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师齐芳介绍道。齐芳时任高一年级19班班主任,班上53名同学“每月返家一次”,更多的相处时间换来了师生间的浓厚情谊。她形容,在严格的德育教育和浓郁的学习氛围下,同学们就像“拧成了一股绳”,借读师生“做好每件事情,立起了精神气”。

从同学们的自我意识,到班主任、年级老师的教育引导,“感恩”“自强”“团结”等诸多字眼构成了特殊时期里的“精神气”。充沛的情感让师生们在第八中学立起了一面“感恩墙”,师生们书写成长、表达感恩,凝聚着教育的力量。

2020年4月,地震9个月后,珙县第一高级中学教学大楼(第一期)落成投入使用,一期工程提供31间教室和7间教师办公室,可容纳1800名学生入学就读,至此借读师生们顺利返校。

如今,珙县第一高级中学焕然一新,造型别致的教学楼整体成四合院构造,布局各不相同,错落有致,既体现了中国传统和文化,也体现了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互助传统。正是在这新校舍里,一段借读孕育的教育情已在师生们心中扎下了根,口口相传。

优化教育资源布局

“布局”是记者在采访中听到郭刚提起最多的词语。“我们把灾后重建工作与两项改革‘后半篇’文章要求结合起来,一是化危为机,二是抢占先机。教育资源高中进城区、初中进中心场镇,小学相对集中,幼儿园就近就读。”郭刚说。

目前,珙县已通过灾后重建完成县城教育布局调整,形成“两组团”教育格局;全县完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初中部撤并10所;规划撤并村小51所、幼儿园5所,已完成对17所村小、5所幼儿园的撤并工作。

优化布局调整让老师们感受明显。“孩子们在新校区读书,教室宽敞,教具齐全,最重要的是孩子们活动空间够了,下课在绿茵场上蹦蹦跳跳,活力十足!”谈起今年春季学期搬入新校址的感受,珙县实验小学校长韩友芳内心充满了幸福感。

如今,珙县实验小学新校区占地近45亩,学位2000个,在珙县金河新区与巡场镇第二幼儿园、杉木树小学校、巡场中学校共建占地357亩的城北“金河教育组团”,形成了幼小中完整学段的教育片区。

在城南,“中坝教育组团”配合城北“金河教育组团”,同样拥有幼儿园、小学到初高中的完整学段,共同疏解珙县城区原学校布局的拥挤、学位紧缺等问题。

距离珙县县城14公里外的珙泉镇是珙县的老县城所在地,如今,在布局调整下,珙泉镇也形成教育片区,满足了老百姓的教育需求。

在灾后重建中,珙县从空间上优化了教育布局,整合了全县教育资源,县城从地震前紧缺学位4000余个,到重建布局如今结余1000余个学位,缓解了县城学校的学位紧张,谱写了教育发展新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