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2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77期(总第3725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初为人师” 的滋味
■胡为民
《教育导报》2022年第77期(总第3725期) 导报四版

踏着凉爽的秋风,我又要到凉山州冕宁县支教,再次感受那种“初为人师”的滋味。

3年前,我曾到冕宁县民族中学支教,我把自己定位刚分到学校的新教师,每天早早地进教室,认真负责地上课、批改作业……支教一年离开时,校长说:“你是我见到的最认真、最负责的支教老师。”令我感动不已。本来,我准备第二年继续去支教,各方面的原因未能成行。转眼,我任班主任“带”了3年的班级的学生毕业了,我再次踏上支教的旅途,以一个“新教师”身份在新的环境里传道授业,我一下想起三十多年前初为人师的情景。

大学毕业,我分到母校从教。那是一所环境优美的乡村初级中学,轻车熟路地走上讲台,面对这些“小校友”,开始侃侃而谈,孩子们的目光充满惊奇和迷惑,我不由自主地惶恐起来,为了上好第一堂课,我翻阅资料准备几个小时的内容(那时学校还没有电脑),还不到20来分钟就“噼噼啪啪”地讲完了 .接下来的时间,我不知如何打发,无奈之余只好生硬地让学生读课文。

第一堂课就这样“流产”,我这才感觉“教书”并非想象的那样轻松。于是,我一方面努力熟悉教材、钻研教育教学方法;另一方面,“沉”到学生中间与他们谈心,与学生做朋友,了解孩子们所思所想,努力使自己的教学有的放矢,富有针对性。功夫不负有心人,没多久,我上起课来有张有弛,随心所欲,学生的眼里流出不再是迷惑,而是喜悦和钦佩。站在讲台上,沐浴学生阳光般的目光,我找到做教师的自信。

我性格粗放,从来不注意生活细节。学校里的许多老师曾是自己的师长,但是我潜意识里有点瞧不起这些学历偏低的老师。工作没多久,发现恩师们总是有意无意地疏远我,沮丧之情油然而生,不过,我很快调整自己的心态,虚心向昔日老师求教,“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很快,我就从恩师们赞许的目光里重新找回了认可。

或许是母校的缘故,我刚分到学校,学校领导委以“班主任”的重任,没想到有的家长听说是“初出茅庐”的后生,纷纷要求调到经验丰富的老师所任教的班级。家长的不信任深深地刺痛了我,痛定思痛,我刻苦钻研管理班级的方式方法,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班上的各种活动搞得有声有色,学生家长开始对我“刮目相看”。我从家长们放心的目光中找到事业“成功”的自信。

现在回想起来,刚刚踏上工作岗位感觉真是五味俱全。是啊,一个人要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的角色转换的确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只有不惧怕困难,顽强地去求索,才能拥有自信,获得成功。

30多年过去了,我葱郁的青春在三尺讲台上已经站立成沟壑纵横皱巴巴的“老榆树”。不过,每每到新的地方任教,我都有种“初为人师”的感觉,虽然没有年轻时的那种尴尬和惶恐,但兢兢业业的工作态度从来没有改变。因为“初为人师”的滋味,催我自新、促我进步,尽力教育好每一个孩子是今生不变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