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79期(总第3727期) 导报四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小先生”大文章
■刘敬
【读书】《教育导报》2022年第79期(总第3727期) 导报四版

《小先生》

庞余亮 著

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1年6月

ISBN:9787020166480

 

■刘敬

《小先生》这本新近荣获第8届鲁迅文学奖的散文集,让我感慨盈心,复又笑泪迸溅,就像蛰伏于岁月深处的文字惊雷,在我这个从教近28载的乡村教师心头蓦然轰响,并于第38个教师节来临之际,让我情不自禁地沉溺于一种震撼又感动、悲郁又欣慰的繁芜情感中,一时忘了今夕何夕。

周国平先生说过,一个人的童年,最好是在乡村度过,因为童年是生命蓬勃生长的时期,而乡村为它提供了充满同样蓬勃生长的环境。《挤暖和》《一朵急脾气的粉笔花》《沿着草垛往下滑》《卷了角的作业本睡了》《丝瓜做操》……“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的我一篇篇、一页页、一句句地读下来,真是哭笑尽随文意,悲喜难以自禁——熟悉的场景,鲜活的记忆,浓郁的乡情,字里行间是满满的“心有灵犀”,满满的感同身受,满满的牵念挂怀,以致自己刚化身为那个挤暖和挤破了衣服却也挤出了快乐的“傻小子”,转瞬又成了那个从斜生在河面上的树枝上往下跳的光屁股“小泥鳅”;这会儿还是边在煤油灯下改作业边于煤油灯罩上方吊起铝饭盒煮鸡蛋的小先生,那会儿又摇身变为可以就地取材展现厨艺的黑脸总务主任……

作者庞余亮坦言:“孩子们就是我的‘靠山’。这‘靠山’是世界上最令人放心,也是最安全的‘靠山’。是孩子们的信任和期待,拯救了我,让我成为一名合格的‘小先生’。”全书6辑作品,近90篇文章,皆以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乡村教师的视角来观察、来体验、来定格,将偏远村校那花草遍地、鸟雀竞飞、单调、寂静、优美的自然环境,那一届届一群群一个个淳朴又可爱、顽皮又勤劳的农家孩子的喜怒哀乐、嗔悲忧惧等给精心描绘了出来,还有那苦中作乐且事事操心的老校长,那望子成龙又“拔苗助长”的孙先生,那善抓纪律却忙于农活的老先生,以及那些期盼孩子能够“吃字”,对先生们尊敬有加的热情厚道的乡亲们等,共同撑起了乡村教育与四季生活的一片天。当然,清澈纯真而又古灵精怪的孩子们才是真正的主角,亦恰是这些“靠山”,给了“小先生”不绝的灵感、向善的力量与永生的希望。

尤其可贵的是,作者并不回避苦难、沉重、酸楚与泪水,更没有把乡村生活粉饰为田园赞歌,诸如少数孩子的因贫辍学,或因狗咬、溺水而早早夭亡;学校上级名目繁多、徒有形式的检查;家长因交不起学费,给学校送来近三千斤冬瓜相抵……然而,这些只是短暂闪现在乡村上空的阴影,新时代的清风已将它们吹刮成蒙尘的记忆碎片,并让人们在擦去泪水、告别伤痛之后,更加执著而坚定地前行。

统观全书,作家更多的时候是以一颗未泯的童心、从爱出发的师心与对教育的热心,去敏锐地感知,去巧妙地发掘,去积极地探寻,并以诗意灵动的语言加以呈现:“细声细语的学生们在晃动着小小的头颅,多像是一群细声细语的稻子,我的目光像一阵风,风掠过稻子,稻子们立即安静下来。”“我幸福地嗅着,我的眼中不是一群学生在低头考试,而是一群苹果在这初夜的枝头上静静地芬芳。”……类似的句段如雨后春笋,俯拾即是,在读者心头久久漾着清甜的涟漪。

我从中读到的,是惊喜、是童趣、是脉脉温情,也是暖暖爱意,是“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无私奉献,是“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的陪伴守护——多么美好呀!花儿与少年,相看两明媚;先生与乡亲,都有一颗透亮的心……

致敬“小先生”,美哉大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