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9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79期(总第3727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乐山市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方位开展心理教育,守护学生心理健康——
嘉州大地的教育“心”路
四川省教育融媒体中心特别报道组 胥茜 倪秀 葛仁鑫 王浚录 杨宗涛文/图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教育导报》2022年第79期(总第3727期) 导报一版

今年2月,乐山市首次以市委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的名义印发《乐山市系统化保障校园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实施方案》。《方案》明确实施“心理健康守护”行动,要求发挥行政与专业力量,完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加强家校社共育,全面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全方位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场学生心理健康守护行动在嘉州大地生动推进。

“近年来,我们把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作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内容,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为培育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贡献教育力量。”乐山市委教育工委书记,市教育局党组书记、局长成定彬表示,儿童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关系到国家前途和民族兴旺,持续呵护学生心理健康,乐山市教育工作者们一直在路上。

整合多方力量

指引心的“道路”

走进夹江县夹江中学,不大的校园里有近300平方米的“别样空间”,个体咨询室、沙盘活动室、心理宣泄室等用于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室一应俱全,这里已经成为学生们倾吐心声、寻求帮助、放松心灵的温馨港湾。

如今,乐山市已建成1个市级未成年人心理健康辅导中心,11个县级心理健康指导中心,271个中小学心理健康辅导室。一串串数字背后,是乐山市对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高度重视。乐山从顶层着手,成立机构,整合力量,颁布文件,推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持续深入开展,努力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可持续发展。

2021年,乐山市教育局组建德育科,由专人负责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并成立了乐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专委会和乐山市未成年人心理辅导中心,整合全市专业力量,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咨询服务工作。与此同时,乐山市还出台了《乐山市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三年规划(2021-2023)》,推动落实工作责任,分解年度目标,逐步完善心理健康教育服务体系。

乐山的努力不止于此。“我们在全省率先开展中小学心理健康高危人群摸排,建立学生心理档案。”市教育局德育科科长陈凯坦言,即使在财政紧张的情况下,乐山市也始终保证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资金投入。从2021年秋季学期开始,乐山市开展常态化全覆盖的学生心理测评筛查,对筛查中发现的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进行有效心理干预,并展开动态追踪管理。

心理健康教育对专业性要求很高,专业力量不可缺失。医教如何发挥合力?乐山市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2020年,沙湾区教育局与乐山市精神病医院签订了《学生心理健康院地合作协议》,定期开展师资培训、学生辅导、家庭教育等工作。沙湾区26所中小学校和公办园聘请了市精神病医院的专家担任心理健康教育副校长,通过医教结合助推心理健康教育有效开展。乐山一中也与乐山市人民医院在信息共享、综合干预等方面开展合作,并开辟了学生心理诊疗“绿色通道”。

“我们充分利用校外资源,积极与专业心理机构合作,将心理学专家请进学校。”乐山市通江小学校长王云告诉记者,该校特聘武警四川省总队医院医学心理科主任李金亮教授担任校园心理危机干预首席专家,利用专业力量帮助学校心理健康教师提升专业技能。无独有偶,夹江县也邀请莉琳心理教育团队走进夹江中学等10余所学校,与家长面对面进行家庭教育指导服务。

打造专业课程与师资

灌溉心的“田地”

顶层谋划、专业支撑只是基础,心理健康教育更需要走进课堂、走近师生。

日前,在犍为一中的一间教室,一场别开生面的团体活动课正在进行。整个班的学生分成了几个小组,每组根据自身对心理健康的理解,通过“你画我猜”的肢体动作展示给同学,幽默夸张的动作引来同学们捧腹大笑。

“我在这节课上只是起引领作用,学生才是参与主体。”犍为一中心理健康教师钟小林介绍,学校不仅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课表,还聚焦课程开发,创新课程形式,在生本、开放的课堂环境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生在活动中能更深刻地领悟到什么是健康的状态。”

除了自研课程,乐山部分学校还引入心理健康教育专业资源,逐步打造适合自身的课程。

二码头小学是五通桥区一所农村小学,近几年,学校准确定位心育特色,着力课程建设,引入专业化资源的同时,找到本土化的发展模式。

“学校有60多名留守儿童,有些孩子的父母长期在外务工,两三年才回来一次。”乐山市优秀心理健康教师、二码头小学副校长李君妹介绍,父母缺位让留守儿童的心理问题凸显,迫切需要专业力量帮助。学校通过“四川省乡村学校振兴联盟”,引入“绿橄榄”青少年心理健康课程体系,通过培训兼职教师、编创校本活动手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全覆盖。

老师们还结合“绿橄榄”课程和实际校情创设了团体辅导课,并将语文、英语等学科与心理课程进行整合。同时,创新团辅形式,关注留守儿童身份认同,引导他们积极向父母表达陪伴诉求。

心理健康教育和其他学科教育一样,需要骨干教师引领。在乐山,能够独当一面的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不在少数。

早在1997年,乐山一中就开设了心理课程。两年后,西南大学心理学专业毕业的廖大琴成为乐山一中乃至乐山市第一个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0多年来,廖大琴扎根乐山一中,深耕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编写教材十余册,为乐山各区县学校做了千余场次心理讲座。

如今,从1名教师到6名教师,乐山一中专职心理健康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心理健康教育特色发展、校本研发取得新进展,学校被评为“四川省中小学心理健康特色学校”。

乐山市现有76名专职心理健康教师、2472名兼职教师,远不能满足当前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形势和需求。专业师资培养需要时间,引入高校毕业生也较难填补缺口。因此,依靠其他学科教师转岗、发挥名师辐射作用成为了突破口。

乐山七中教师李海燕原是一名语文老师,她在教育教学中逐渐发现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于是开始系统学习心理学。2007年获得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后,她开始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并转为专职心理健康教师。近年来,乐山七中心育工作取得可喜成绩,从学校领导、到中层干部、再到班主任和学科老师都成为了心育力量,“甚至连门卫阿姨都有心理健康方面的意识。”李海燕说。

2017年,在市中区教育局支持下,李海燕牵头成立了“一海心育”名师工作室,成员分别来自区内20多所学校。工作室充分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分享心理健康研究成果,传授心理健康教育先进经验,整体提升了全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素质。

家校社携手

呵护心的“幼苗”

2018年,一名在沐川县就读初一的学生产生了较严重的心理问题,经送医诊治后,学生提出休学居家治疗,不愿再返校。

沐川县教育局对该生深入了解后发现,该生幼年时父亲去世,母亲改嫁后,其与爷爷奶奶生活但关系疏远,亲情的缺失对该生心理造成了极大影响。

家庭对学生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乐山市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时,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育人格局,促进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如何弥补该同学家庭教育与亲情的缺失?沐川县六长”迅速行动起来,从县长到教育局局长,再到镇长、派出所所长、校长、村主任,多次到这位学生家中上门慰问、交流谈心,通过大家的努力,该生顺利返校复学。不仅于此,当地教育局、学校还尝试各种办法,“牵线”引导该生与爷爷奶奶相互理解,架起有效沟通的桥梁,让祖孙亲情重拾。

在各方的努力下,这位学生的心理状态不断改观,重拾生活与学习的信心,在调研考试中名列前茅,并顺利升入高中学习。

不止精准施策,对“症”下药,乐山市还构建家校协同的心理育人平台,帮助家长树立科学的育人理念,营造良好的家庭教育氛围,“让父母懂孩子、懂教育”。

“心理健康教育起始在家庭,关键在家长,家校共育是最有效的途径之一。”围绕这一理念,犍为师范学校附属初级中学于2021年成立家长学校,探索家庭教育与心理健康的融合,帮助家长了解和掌握孩子成长发展规律以及心理健康教育方法。除了家长培训和亲子活动等形式,犍师附中创新性地开展家长考核测试,测试内容以法律法规、教育理念为主,学校还对480名测试成绩优异的家长进行了表彰,带动全校家长向优秀看齐。

“过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教育一个部门单打独斗’,教育系统有些力不从心。”市教育局德育科科长陈凯点出的这一具体又现实的困境,如今得到了改善。

乐山市积极联动社会,强化部门协作,建立了宣传、司法、共青团、妇联等部门定期互动机制,推动社会共育。在此基础上,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综合育人格局呼应而出。

今年5月,乐山市妇联、乐山市中院联合在乐山市实验小学挂牌设立乐山市妇联“海棠家”、乐山市法院海棠花开”家庭教育指导法律实践基地。

“多部门联合协作,为优化家庭教育环境提供了指导、支持和服务。”乐山市实验小学校长赵清华高兴不已,得益于多部门协作,学校可以更好地提升家庭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