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6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06期(总第3754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信息化赋能课后服务 打造“课程公园”
■成都市金牛区教育局
2022年全省“双减”工作视频会交流发言摘登2《教育导报》2022年第106期(总第3754期) 导报二版

自“双减”工作开展以来,成都市金牛区创新实施学校“三课”、作业管理、课后服务、学生评价、家庭教育、校外培训管理“六项提质行动”,编制“20项行动计划”“65项工作措施”;立足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多元化推进,明确实施路径,推进课后服务高质量发展并取得显著成效。全区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课后服务开展率100%,学生参与率分别为98 .8%,家长对区域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双减”工作开展满意率为97 .2%。

立足高质高效,搭建智慧化管理集成系统

聚焦关键点,建构管理“数字环境”。依托“互联网+教育”思路,推进课后服务管理方式变革。科学确立“以信息化为抓手”的创新实施理念,落实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相融合的改革实践。坚持“以问题为导向”,通过搭建区域课后服务管理“数字化环境”,消除传统管理方式“零散化”弊端,实现管理信息快速集成、系统分析及高效反馈。

找准支撑点,凝练管理“智能体系”。管理内容“云端呈现”。借助课后服务管理数字化系统,对包含基础设置、课程管理等在内的管理内容进行功能设计和呈现,实现课后服务管理数字化集成,提升管理效能。实施情况“云端汇集”。结合不同实施主体客观需求,针对性提供包含课程信息及计划,课程评价及反馈,巡课情况及考勤,学生动向及状态等在内的关键信息,搭建学校、家长、教师相互融通的“云端桥梁”,为课后服务高质高效实施提供数据信息支撑,形成促推合力。

明确创新点,统筹规划“渐进实施”。按照“试点+推广”思路,分步骤稳步推进课后服务信息化管理进程。试点探索。根据区域实际及试点需要,确立课后服务数字化管理试点学校,为区域课后服务提质改革目标达成提供实践蓝本。全域推广。通过工作经验总结、典型案例推广等多种方式,找准提质增长点和改革发力点,推进课后服务数字化管理模式由局部试点向全域实施过渡。

立足多点多面,构建课程化内容集成体系

站稳校园阵地,搭建课程体系框架。全面推行“托管+拓展”课后服务模式。在落实基于学生个体情况的针对性辅导或拓展性学习等托管内容基础上,结合学校情况,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艺术、体育等社团或特色活动,逐步实现校域课后服务内容的课程化、特色化展现。创新“学校特色清单+学生兴趣清单+家长定制清单”的服务项目设置方式,优化已有项目,并根据项目定制需求,形成更为科学的课后服务内容体系,推进课后服务课程优化,逐步实现课后服务内容的课程化呈现。

打造“课程公园”,丰富课程体系建构。推行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公园”模式,将全区中小学划为9个“课程公园”,以“课程公园”为资源供给最小单元,盘活区域内优质教育资源,围绕“基础+特色”“辐射+众创”思路,打造课后服务“一园一品”“一校一品”,搭建开放共享、课程多样的课后服务资源体系。充分整合区域优势,引入辖区内的社会资源,设立多个教育基地,开展送课进校园活动。引导教师跨学段、跨学科教研,促进优秀课程理念和成果的域内辐射,逐步实现服务力量最大化汇集、特色资源精准化对接、服务品质最大化呈现。

立足共推共促,坚持多元化路径集成思路

以服务范围拓展为抓手,提升服务应对能力。以课后服务高质开展为目标,启动小学假期托管及“周末素质拓展营”实施工作,逐步构建基于服务范围扩展、服务品质提升的课后服务“多向共融体系”。2022年上半年,全区33个“周末素质拓展营”试点学校累计设置拓展项目550余个,开设项目班级1100个,目前该项工作已进入全域推广阶段。

以加强经费保障为支撑,推进服务提质实践。一方面,继续稳固实行财政补贴与收取服务性收费相结合的经费分担机制,坚持“家长自愿、成本补偿、非营利性”原则,对课后服务开展及提质工作提供保障。另一方面,加大对学校设施设备经费投入,为包含学校课后服务在内的各项“双减”工作开展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