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19期(总第378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学生学习力的培育研究
■成都市新津区教育科学研究院 王友强
《教育导报》2023年第19期(总第3784期) 导报三版

学习力是由美国哈佛大学管理学教授福瑞斯特于1965年发表的《企业的新设计》中首次提出的概念。他把学习力看成是“学习态度、学习能力及终身学习的综合”。他的学生彼得·圣吉在其著作《第五项修炼:学习型组织的艺术与实务》中发展了内涵,认为学习力是“学后产生新的行为,并通过学习产生增值实现自我超越”。“双减”之后,培育学生学习力的话题再次走入公众视野,本文谈谈什么是学习力,为什么、怎么提高学生学习力等广大师生及家长关心的问题,借以抛砖引玉。

一、学习力的定义和构成

国内外教育界针对学习力展开了广泛的研究。如北京师范大学贺文洁、李琼、李小红等学者认为:“学习力作为学习科学的范畴,意指为塑造个体终身学习而形成的包括个体学习情感、动力、态度、价值观以及持续发展的综合素养。”上海师范大学刘艾清在博士论文中将其界定为:“学习力是支持和推动学习,直接影响个体学习效率的学习的内在力量,属于综合素质的范畴。”武汉电力职业技术学院教授刘斌祥、邹亚建认为:“学习力是指人们获取信息、改造自我、创新工作并改变自身生存状态的能力,它影响着个体的品质形成,关系到个体的竞争状态,决定着个体的事业成败。”

定义中,人们自然会分析学习力的构成。目前,我们看到了二要素、三要素、四要素……直至11要素的说法。比如,二要素说——英国格拉斯哥大学 B.J.McGettric教授提出:将学习力的结构拆解成两条互相联系和作用的螺旋链,一条代表着学习者本身的想法和学习意向,另一条则代表着学习者自己想要最终用自己的学习方式来实现所达到的目标;三要素说——学者张声雄主张为:动力、毅力、能力;四要素说——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克拉·克斯顿提出:顺应力、策应力、反省力、互惠力;……十一要素说,学者严媛提出:吸力、诱导力、转变力、创造力、信任力、转变力、继承力、宽容力、承受能力、防御能力与和解能力。

二、学习力是一个系统

学者们虽对学习力内涵和结构有不同认识,但一致认为学习力具有综合性和复杂性的特点,是一个复杂的综合体。基于此,笔者认为:学习力是支撑学习者在认识、掌握、运用、创造知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生存环境过程中的一个作用于学习者可持续发展的动态系统,这个系统能够帮助学习者在知识迅猛增长的现在和未来实现自我认知、自我选择、自我超越的目标。该系统由动力系统、能力系统、方法系统、调适系统四个子系统组成。

该系统也可以理解为学习者通过自身努力和他人帮助而形成的一个习惯系统。为什么说学习力是一个系统?因为,学习力是由若干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具有促进学习者认识、掌握、运用和创造知识的能力的元素组成,这些元素相互之间的关系符合贝塔朗菲对系统定义的特点,所以我们认为学习力是一复杂的系统。学习力中,动力与能力处于核心地位,如果没有动力只有能力,学习者则不会去学;如果只有动力而没有能力,学习者虽然想学则不能学;方法是使学习者在具备动力和能力的前提下,如何更科学、更高效能地学;调适则是对学习方法的反思与评估,让学习方法更加合理、更加科学,更加优化。动力、能力、方法、调适四个要素缺一不可。从四个要素分解的下位概念看,四要素可以通过后天培养习得,所以学习力是可以通过培养而提升的。

当今时代对学习力要求愈来愈高。在上个世纪60年代,当时处于工业经济时期,知识的增量可以说处于“爆炸”状态,“学习力”开始得到关注。进入数据经济时代,知识的增量可以说是“核聚变”量级的时代。人类的“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被誉为教育发展中的“哥白尼革命”。知识不再是教师的专利,学习也不只是学生独有的任务,专业的教师和职业的学生都进入“终身学习”和“学习型社会”的轨道。由于科学技术的进步使各级各类学校必然走向数字化的未来,学校的“围墙”也会砰然倒下。经过近三年的验证,数字化和在线教育的形式证明切实可行。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居家学习相对处于一个独立的学习空间,对学习动力、能力、方法以及调适心态等都显得特别重要,学习已经成为人生的终身任务,学校培养学生学习力必将成为主要任务。

三、学习力培育的三种策略

策略一:从不同学习类型中提升学习力。从不同的视角,学习内容有不同的划分,笔者以学校教育中常见的知识的学习、动作技能的学习、社会规范的学习三种学习类型进行讨论。知识的学习需要学习者从概念、原理、解决问题三个层次去掌握。动作技能学习需要学习者从掌握操作程序、实作操作程序、掌握运用操作程序,以便在生活中熟练地运用。社会规范的学习需要学习者不但要知晓与懂得各类社会规范,同时还需要遵守与践行这些规范,以便成功地融入社会。以上三类学习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们要适应与应对变化的世界,唯一的方法就是学习。在学校,学生自身要有意识地提升自己的学习力,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对学生的学习动力、能力、方法以及调适四方面进行培养,以便学生获得更强劲的学习力而走出学校。

策略二:从不同的学习方式中提升学习力。学习的方法名目繁多,如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体验式学习、创新学习、多媒体学习、混合式学习、项目式学习、具身学习、讨论式学习等。无论哪种学习方式都需要学习动力、学习能力、学习方法,并及时进行调整。哪一种学习内容要选择什么样的学习方式最合理、最有效,学习者要进行优选。学校教育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学习方式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式,这也是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力的路径。

策略三:在不同的学科中提升学习力。课程是学校提升学习力的重要载体。学生在校学习的课程是由学科构成,每一学科都由不同的学习知识类型构成,每一种学习类型都可能采取不同的学习方式进行教学。在学科教学过程中,只有通过学生学习掌握和应用知识的教学活动,才能达到培养和提升学生学习力的目的。学科和课程只是学生学习力提升的载体,而不是教育的目的。借用1931年爱因斯坦在纽约州立大学讲演《论教育》时的话——什么是教育?把在学校里学到的所有东西全部忘光了之后留下来的东西才叫教育( Education is what re-mains after one has forgotten every-thing he learned in school)。这句话,在学习科学方兴未艾的今天,也可以这样理解:学校教育就是让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培养和提高其学习力,为终身学习奠基。

(本文系“四川省哲学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省基础教育研究中心课题《县域初中生学习力培养研究》,项目编号: JCJY2022-14”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