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学校引进了一大批年轻教师,其中有一部分是“双非”(非师范院校、非师范专业)毕业生。基于此,为了更全面了解新进教师的基本情况和教学基本功底,作为副校长,我一直坚持听新进教师的常规课。近日,听闻一位教师听说我要去听课竟吓哭了,让我不得不写下一点感想。
听新教师的课,都是提前一天通知,目的不是难为他们,也不是为了看他们的课堂有多么的精彩,而是想看看他们课堂的基本程序和教学的基本规范是否到位,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岗位培训和安排工作。再者,还可以通过听课来强化“师傅教师”的职责任务和指导方向,帮助青年教师迅速成长。
这位传说中“哭鼻子”的老师是新学期开始一段时间后才引进校的,这一批同时进校的还有另外几位,岗前培训他们没有机会参加。为此,学校给他们留了一周的时间,没有排班排课,让他们有专门的时间去听“师傅教师”和同事们的课,以便能更好地适应新的岗位和环境。
青年教师刚刚离开大学校园,知识体系和结构都非常系统,专业能力基本上不存在太大的问题。由于年龄的优势,课堂上师生互动一般较好,课堂学生参与度非常高,教态自然,语言亲切,表述清楚,能够和学生打成一片,课堂整体氛围一般都较好,更能够熟练使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在这些基础上,青年教师需要了解教学是需要爱心、经验和艺术的一项工作,踏入教师职业以后,还要从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一是在备课环节上下功夫。
每节课的教学目标设计及达成度反馈要清晰明了,要通过充分地了解教材内容,从大单元教学要求的角度出发,去把握全章内容,提前完成课后习题和教辅资料上的各种任务,统领全章的基本框架和知识体系,从而去备教学详案。
课前通过对班级学生基本情况的分析,充分考虑到本章本节内容在教学和考试中的重要程度,精准分析学情,在教学的拓展点、难易度、训练量、讲练比和时间投放率上进行合理调控。
二是在课堂环节上下功夫。
首先要从课堂规范的操作上注意上下课的礼仪,以此来提醒学生要集中注意力,体现师者的尊严。每节课都要有板书设计,要有课题,书写、作图、序号、符号、表达等都要规范,要给学生良好的示范。
另外,课前要求学生要有预习,倡导“先学后教”的思想,课堂时间管理方面要做到有讲有练、有问有答,有学生充分地体验和思考的时间,有笔记有更正、有检查有反馈,精讲精练,把时间还给学生,体现课堂的生成性。学生课前预习、老师讲授分析、学生思考讨论、当堂练习评价、课堂小结点评等环节交叉进行,设置恰当。
再者,教师的语言要求精练专业,亲切幽默生动,抑扬顿挫有吸引力,少有助语。课堂上师生互动不仅仅只是为了活跃气氛,要体现课堂的针对性和目的性,老师提出明确具体问题、学生分组讨论交流、小组代表小结发言、老师适度点评小结,程序要求到堂。
最后,还要正确处理好多媒体辅助教学,可以在不同的课型中尝试使用音频、视频、动画、微课等,但黑板的板书应该不可少,老师们可以从教辅资料、教参配套,专业网站等渠道收集、积累素材。
三是在反思环节上下功夫。
课后反思是加速教师成长的催化剂。一个真正把心思花在教学教研中的老师,必定会在较短时间内站稳三尺讲台赢得全体学生。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而言,对每节课的教学情况静下心来认真及时进行分析反思,并以文字的形式记录下来,经常拿出来看一看,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你的成长大家都可以看见,这样一来,你就是从课堂上走出来的真正的教学教研专家!
具体来说,可以从教学目标、评价达成、教材处理、学情分析、课前引入、时间管理、教学氛围、师生互动、讲评安排、试题精选、练习设置、作业布置、课堂小结、课后辅导、课件制作等各方面进行教学反思。只有你坚持这么做下去,三尺讲台上一定有你最动人的画面和时刻。
这样看来,“哭”倒是真没有必要,也不能解决问题。唯有通过扎实的教学实践和具体的实际行动,以问题为导向,以课堂为阵地,以质量为前提,牢记教育初心,努力提高自己,始终充满信心,我们才能无愧于教书育人这个神圣的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