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5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45期(总第381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创建“学习共同体” 迈上课堂转型新台阶
——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第十二届“精致的课程与教学”教育年会侧记
■本报记者 王浚录 文/图
《教育导报》2023年第45期(总第3810期) 导报三版

上课铃敲响,全班同学分为数个小组,每个小组的四位同学相互分工,轮流组织大家对文言文《铁杵成针》说文解意。老师仔细倾听每个组的反馈,适当点拨学生学习古文的方法。

这是日前由成都市民办教育协会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与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主办的第十二届“精致的课程与教学”教育年会上的一幕。与会人员围绕“创建‘学习共同体’”的主题,进行经验交流和课例展示。

学校实践:变“讲堂”为“学堂”

“在教育改革中,我们深感改革的痛点在教师,难点也在教师。”成都市锦官新城小学校长李俊霞介绍了学校运用“小先生制”创建“学习共同体”的缘由和历程,“2021年,我们建立‘小先生·学共体’课堂生态,采用选点打板的方式,整合力量,聚焦在一个年级进行试点,从而推进全体教师开展研究。”

该校教导处主任李杰伟在主题报告中进一步补充学校在“小先生·学共体”课堂研究之路上的认识、行动与思考。

“我们认为,学校课堂应该是一个学习共同体,其特征是以学习为中心,每一位师生都是主动学习的,相互之间形成伙伴协同的关系。”李杰伟介绍,结合办学理念,该校赋予了陶行知的“小先生制”教育思想新的时代内涵,提出了核心主张“人人皆为小先生”:相信学生的潜力,人人能当“小先生”;赋予学生机会、培养能力,人人会当“小先生”;引领、激励学生,形成人人争当“小先生”的良好生态。

在推进策略上,该校采取师生全员参与、重点学科与重点年级辐射引领、“三课三会”平台推动等系统、科学的校本推进策略,变“讲堂”为“学堂”,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协同学习、深度学习的能力。

课例展示:“小先生”大显身手

“请各位‘小先生’分别组织组员读准字音、理解句意、画好停顿线。”在《铁杵成针》的语文课例展示中,老师朱莹向各组同学提出要求,将学习内容变为学习任务,确保在小组互学中“人人有任务,人人能当小先生”。

随后,朱莹抛出问题:“放弃学业的李白为什么被磨铁杵的老奶奶感动了呢?”同学们纷纷把自己当做李白,设身处地地感受李白的内心活动,并同小组成员交流李白内心活动的变化。

这时,各组又有“小先生”组织大家讨论:“从放弃学业到返回读书,可以用哪些词语概括李白当时的内心活动,按怎样的顺序来表达他内心的变化呢?”

“我觉得李白见到磨铁杵的老奶奶时,应该是比较疑惑的。”“我们认为,李白首先是惊讶,然后很感动、愧疚,最后是立志。”……各小组同学纷纷发言,多角度感受李白内心的想法,丰富对文章内容的理解。

在数学与英语课例展示中,老师们也充分给予“小先生”展示机会,激发学生求知欲和团队合作能力,让学生体会学习带来的浓厚兴趣。

专家点评:把“学习者”放在主体地位

       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语文教研员廖馨梅对语文课例进行点评:“课堂上采用了自学、互学、共学的方式,学生们勤于思考,乐于探索,有理有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领悟故事中蕴含的中国智慧,真正做到了人人有事做,共同求发展。”

她认为,践行新课标,需要教师转变教学观念,重新改变教学形态,把学生置于学习的中心。在这个过程中,教师既要让位,又不能缺位。“这堂示范课所体现的锦官新城小学‘小先生·学共体’课堂生态,在守正中创新,为研究课堂转型提供了方法和支撑。”

“通过今天的主题汇报与三节示范课,我们看到了锦官新城小学教师成长的规律——以校本教研来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这是一种研究制度、研究方式,也是教师反思性成长的过程。”武侯区教育科学发展研究院院长周文良表示,“小先生·学共体”的课堂通过自学、互学、共学改变了课堂结构,在课前、课中、课后,都把“学习者”放在主体地位上,“这抓住了教师成长的规律,有教师的成长,就意味着有自信、成功的学子。”

年会最后,李俊霞总结道:“创建‘学习共同体’,迈上课堂转型新台阶,任重而道远。我校会更加尊重学生的差异化发展,保证每一位孩子的学习权,促进融合性发展,让每一位孩子享有自信与成功。”

课例展示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