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档案】何小波,四川省特级教师,成都玉林中学附属小学副校长。“且教且研且笔耕,舞文二百余篇见诸报刊,弄墨五六册正式出版,研成果报告七八项省市获奖”。近年,他潜心研发“汉字儿童诗”课程,在《少年百科知识报》开“生肖字诗”专栏,在《新作文》设“节气字诗”专版。对于专业写作的作用,他说,写作让自己找到了专业成长的“透气口”。【对话人】教育导报夏应霞
夏应霞:近年来,您经常给骨干教师培训专业阅读与写作,请问您怎么定义“专业阅读和专业写作”?
何小波:在一次讲座中,我请老师们用手机查找这两个问题的答案。老师们手机检索到许多答案,然后我要求他们筛选、取舍、统整检索到的信息,用自己的语言回答这两个问题。我给出如下结论:能通过“检索”的方法查找到答案的,都不是问题。围绕一个主题(专业阅读与写作),进行检索和处理信息,这过程不就是在专业阅读吗?然后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不就是在“专业写作”吗?
夏应霞:写作要耗费许多时间精力。有的教师认为,写东西并不是教师的必须“作业”,只要上好课、把教学质量搞好就行了,对此,您怎么看?
何小波:没做校长前,我一直带班教学语文,还当班主任、教研组长、教科室干事……时间不够用,忙碌而劳累。但我感谢生活和工作对我的逼迫,我也想下班回家“葛优躺”,看看电视,上上网。可是,做科研课题、做微型讲座、改发言稿、学校课程或活动答辩、参培后主题汇报……要想把这些任务完成好,我不断围绕任务的“关键词”检索文献、进行阅读,深入了解任务所涉及的教育教学领域……我是被任务不断倒逼着专业阅读和写作的,才有了二百余篇教育教学文章散见于全国数十种教育报刊。即便如此,依然“书到写时方恨少”,多写倒逼多读,多读又可助笔翕张和吞吐。而今回首,偶尔的专业阅读与写作或许容易,但一直坚持却需要坐得住冷板凳,经得住挫折。
从前以为让学生学会知识、考出高分就是质量,但持续的科研与实践、专业阅读与写作让我愈发认识到:学生看不到学习意义的教学,学生所学知识、方法不能在真实情境中解决复杂问题的教学,质量都是低效的。就我自身经历而言,因阅读、写作和科研,日常教育教学便成了阅读、写作和研究的对象,促使碎片浅表化的思考走向深刻而结构化,对教材和文本的洞见才更透彻而广阔,进而促使课堂走向深度学习,走向无限的可能。这种功力,单靠上课这一种方式是很难修炼成的。
夏应霞:有许多事,不是你想不想、喜不喜欢,而是不得不。专业阅读与写作,便是时代的需要啊。
何小波:从农耕时代走向工业时代,再到互联网时代、5 G时代、人工智能时代……时代呼唤我们培育适应未来社会的人才、培育具有核心素养的人才,对教师是挑战,教学生三五年,却至少要着眼于学生未来的50年、100年,着眼家国、民族与人类命运的几百年。
新时代呼唤教师不仅是知识的传播者,不仅是知识的“二道贩子”“三道贩子”,更是知识的反思者、重构与创生者。在新时代,教师要变“学科教学”为“学科育人”,这是基于“立德树人”“核心素养”时代背景下的教育教学变革,是基于学科而超越学科的课程综合实施。2022版课程标准要求不少于10%的跨学科学习,提出学习任务群……随之而来的是大单元、大概念、大观念、基于复杂问题解决的真实情境、项目式学习,这些都需要教师解构与重构课程,需要结构化的教学设计,需要学为中心的多任务、逻辑化、系列化设计。每次备课,与其说是备课,不如说是一次专业阅读与写作,唯如此,才能确保课堂不随意、不散乱,而是专业化的实施,确保单元学习活动是系列化的,有层次、有梯度、有张力。这对教师的课程力、教学力均是挑战,新时代呼唤科研型、学术型、专家型、创新型教师。
夏应霞:现在教师专业写作有了很多工具,比如百度、知网、 ChatGPT等,您怎么看待这些工具?普通教师该“怎么写”呢?
何小波:当然,我们可以借力网络文章与电子书籍增见识、扩视野,但我们不能一直拾人牙慧,而没有自己的思想和建树。
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言说与表达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烧脑”的,是调用储备的知识、方法、情感等对文字进行编码的高阶思维活动。语言是思维的外壳,语言的深浅、宽窄、翕张等实际上是思维活动的程度。越是精准、高妙、凝练的语言,越是经过反复推敲而来;越是热烈、奔放、无拘的语言,越是经历活跃的思绪而来。可见写作最能锻炼人的思维深度,专业写作最能锻炼人的专业思维“肌肉”。思维之“肌”越是强健,对教育教学的认识才越是深刻而独到,这又决定你教育教学实践的方向与成效,决定你教育教学风格与特色的形成。
写作能力是在不断写作中锻炼出来的,“力”这个字,需要强健的“骨头”和“肌肉”才能实现,“笔力”“思维力”“专业力”需要不断在写作的成与败中锤炼。我也是从写作“菜鸟”起步,到成为《新作文》《小学语文教学》《小学语文教学通讯》等刊物的封面人物,从“新生代教师”到“学习强国”报道的“我身边的改革者”。人非生而知之,更非生而能写,哪项本领不是从不会到会的呢?无论长短,只要提起笔、写起来,比什么理论和大道理都有用。
夏应霞:您能对想成为骨干教师的“写作菜鸟”们提供一些专业阅读与写作“秘笈”吗?
何小波:何谓“骨干教师”?先让自己有骨头,不跪着教书,让自己强大起来,立起来。硬骨头是在“干”中摔打磨砺出来的,是在专业阅读与写作中练就的。埋下的头颅是为了更好地扬起,埋在专业阅读与写作里的头颅可以让你的教育教学更好地扬起。自己立起来,才能立起家庭、立起学生、立起团队。怎么才算立起来?骨头要硬,就不能缺钙。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学识、德行、思想、精神之“钙”,让骨头硬起来,就得在实践、阅读与写作中不断广博学识,坚持独立人格,凝练教育思想,形成教学主张、风格、特色。
要成为名副其实的“骨干教师”,上好课、读好书、写好文,这是必须要做到的。专业写作的领域太多了,我的建议是:不一定贪多求全,围绕“骨干”二字,根据自身现状和长短板,进行取舍和选择。就如掘井,选准一个点,一直掘进,终见井水;就如耕田,选准一块田地(领域),种花、种草、种庄稼……笔耕不辍,定会收获自己的花草庄稼……那么,请从“散写”走向“专著”,从“碎片化写作”走向“主题写作”,最终走向体系与深度的专业化写作。
夏应霞:如何让普通教师专业阅读与写作走向广义视角?
何小波:我曾给教师们提过一个问题:有没有一张纯粹搞教育教学的办公桌?我告诉他们,这世上哪里有世外桃源,不要指望“只教圣贤书”。如果“世界上有一张纯粹搞教育教学的办公桌”,也只在个人的心中,心安处便是桃源。
教师的专业阅读和写作,不是只读和写与自己所教学科有关的教学文章,“学科育人”的视野下,需要“加强学科间相互关联,带动课程综合化实施,强化实践性”。学科不是一座孤岛,你也不是一座孤岛,否则你的教学便成了一座孤岛。功夫在学科之外,读和写也未必纯粹、单一。何况还有许多“不得不”的干扰,但千万不要把读书汇报、班队计划、师徒结对总结、参培心得、观课体会、活动简报、教研规划、家长会演讲稿等这些“不得不”的“读和写”当成干扰。其实,从广义的角度,这些“干扰”也事关教育教学,也是一种专业阅读和写作,对你的“纯粹”或许是一种“干扰”,但未必是坏事,往往会是一种历练,人往往是在经受各种历练中得到造就,有所造化。
简言之,阅读让人广阔而厚重,写作让人深刻而敏锐,这能让教师在学生“以为看到了风景的全部”时,帮学生打开一扇窗,让学生豁然开朗:“啊,原来还有另外一个世界。”从而让课的境界和为师的境界趋向极致,从而影响学生的境界。
【本文系“四川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四川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中心”一般项目“专业写作对教师专业能力提升的影响研究”(PDTR2023-13)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