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47期(总第3942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在“正”与“德”中教书育人
■江苏省沭阳县正德中学徐剑
弘扬践行教育家精神《教育导报》2024年第47期(总第3942期) 导报三版

用“正”与“德”这两个字作为校园文化建设中心词的学校比较多,这是由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决定的。这两个字源于《尚书》中“正德、利用、厚生、惟和”。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的背景下,笔者认为,“正”“德”应成为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着力点,也是对教师的一个基本要求。

“正”与“德”两者相互依存、双向奔赴。无论是教书还是育人,都是在求“正”的过程中育“德”。没有“正”就不可能有“德”,没有“德”就不可能实现“正”,这道理谁都懂,但在具体的教育实施过程中却存在因人而异的差距。所以,需先从教育理念上深度剖析,再在教育实施过程中加大探索力度。

正人先正己。教育的过程就是求“正”的过程,借助学科教学让学生在知识上求“正”,最终实现做正确的事、成为正直的人。在求“正”过程中,教师“耳提面命”不如“言传身教”。如何正己?就是要有高尚的师德,有违职业道德的事绝不触碰,这是底线。在这个基础上,不断涵养师德修养、加强业务研修和教学研究,让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契合学生成长的要求。

正己先正心。如何“正心”?就是要有职业理想,从事教师职业并不仅仅是为了谋生,还要有成为名特优教师、成为学生生命中的“重要他人”和社会文明引领者的职业理想。有了职业理想,要让自己心不浮、气不躁地追求理想。一是潜心教学,促进教育教学的丰富性、促进学生的多元化成长;二是潜心求学,让自己成为有书香气的人,让自己始终处于跋涉的姿态;三是潜心爱生,心中始终装着育人的使命,把教育作为终身的事业。

心正德亦正。人的行为是由思想支配的,“心”正了“德”才能正,“德”正了“行”才能正。所以,教育的过程是涵养学生“心性”的过程。以知识为载体,以课堂为基地,把学生的心门打开;以高尚的师德滋养学生的心性,以与时俱进的知识素养促进学生的心智发展,让学生成为对国家、对社会、对人类有责任感与使命感的人,这才是教育的使命。

德正行亦端。“德”是做人的根本,没有正确的道德标准,就不可能有正确的品行。“德”正了,就知道自己应该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知道自己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所以,在对学生进行道德品质教育的过程中,不仅要让学生从理论上涵养道德素养,还要引领学生做得正、行得端,例如,关注学生衣食住行等生活细节,让他们把一点一滴的小事做好;关注学生在校内外的表现,让他们成为符合社会规范的人。

简言之,求“正”育“德”是目的,而要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首先要在“正”与“德”的双向奔赴中教书育人。“正”不仅能养“德”,“德”也能促“正”,“正”与“德”协调并进才能达到“正德”的目的,才能让莘莘学子茁壮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