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72期(总第396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面对新教材,教师应做哪些准备?
■福建省福清市教师进修学校 陈华忠
《教育导报》2024年第72期(总第3967期) 导报三版

2024年秋季学期,各学科课程标准编制的新教材将投入使用,成为义务教育阶段的新一代教材。那么,对于新教材的使用,教师应做好哪些准备?

走出“舒适区”,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用惯老的教材后,教师面对新教材,应该抛弃一些已有的教学经验,走出“轻车熟路”教学“舒适区”。一些教师会抱怨:“为什么每过十来年就换一轮新教材?”新教材对教师的能力与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教师认真分析、深入研究,付出更多的努力。用好新教材,教师应做好直面困难的心理准备。教材是实施新课程的基本保障,应随着时代而不断迭代。教师要积极面对新教材的使用,抓住教材迭代的契机,及时更新学科知识,转变原有教学理念。

新教材关注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文化意识、思维品质和学习能力四大方面核心素养。面对新教材,教师要转变教学观念,以学生为本,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同时,新教材更加接近学生生活,教师应从学生的真实生活和学习能力出发,基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而不是教师已有的教学经验。教师要准确全面地理解教材编写意图,基于学生实际情况,从学生视角来理解新教材,分析、吃透、用好新教材;设计好教学方案,组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良好品格与关键能力,让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打好中国底色、厚植爱国情怀,始终不渝听党话、跟党走。

转变老观念,做好理念上的准备。新教材不仅是更换教材部分内容、调整教材编排结构,还承载着以文育人、以文化人、文以载道的国家意志,承载着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承载着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的任务,承载着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为此,面对新教材,教师要全面分析与解读,树立正确的教学观。首先应重新认识教材的功能,改变以往“教材是教师带着学生学习的材料”的片面认识,变为“教材是为教师引导不同学生个性化学习、为不同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丰富可能性、实现学科育人目标的材料”。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教材是学科育人的材料,利用教材开展教学活动,其功能是通过学习与活动实现立德树人,而不只是学习学科知识。为此,用好新教材,教师必须走出“学科教学只是学习本学科教材内容、让学生掌握本学科知识”的教育观念。另一方面,用好新教材,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教师要引导学生基于教材所提供的丰富内容开展个性化学习,实现学生发展的个性化。

盯准教学,做好方法上的准备。新教材以学习任务群、人文主题作为编写的两个纬度,其中学习任务群强调的是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开展自主探究实践活动。为此,教师在教法与学法上要力求创新与突破,新教材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强化实践,推进跨学科主题学习、大单元教学、结构化教学以及项目化学习等。而项目化学习有助于提升学生有效解决真实问题的能力。因此,引导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成为新教材的基本要求。项目化学习也是跨学科学习的主要方法,为此,教师要有透过现象发现问题的洞察力,并在教学中积极组织学生开展项目化学习。这些都要求教师做好方法上的准备,组织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促进新教材有效地实施。

突破自我,做好能力上的准备。例如,跨学科教学理念广泛地体现在义务教育新教材中,教材重视培养学生在真实场景中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因此,跨学科学习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教师要依托教材,合理开展跨学科活动,做到多学科教师共同研讨、合作交流、互相配合,五育并举,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劳动教育、科技教育、美育浸润等交叉并进的教学活动,从而落实跨学科课程。教师如果跨学科知识、跨学科教学能力不足,不利于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针对这一短板,教师应从本专业学科出发,联系相关学科知识,不断探究和拓展学科边界,循序渐进开展基于学科教材内容的跨学科教学实践活动,不断总结经验,努力提升跨学科教学能力。同时,教师还要与时俱进,熟练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利用新技术或将 AI技术有效融合到教学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