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72期(总第396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稳中求进”理解 “守正创新”使用
——以初中语文新教材为例
■成都棠湖外国语学校 刘勇
《教育导报》2024年第72期(总第3967期) 导报三版

教材,是国家意志的体现,是立德树人的载体,是课堂教学的媒介。教材的编写与更新,可以进一步落实国家事权、服务国家战备、提高教学质量。当前,正确理解新教材的编写意图,是合理使用新教材展开教学的不二法门。

理解新教材“稳中求进”。分析新教材的变与不变,有三大导向:课标导向、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我们理解新教材,要适应时代变化、把握“稳”的内涵、强化“进”的措施,从而正确地使用新教材。

“稳”是基调、是大局,是“进”的基础和前提。一是教材总体架构基本保持不变。保留了现行教材的主要理念、基本框架、多数选文和特色板块,修订后的教材各册仍然是6个单元,每个单元包括阅读和写作两个基础板块,同时交叉安排专题学习活动、整本书阅读、课外古诗词诵读、语文知识补白等内容。二是各年级教学意图基本保持不变。七年级仍然不分文体、文白混编,重视一般的阅读方法、阅读策略和写作常用技能的学习和运用,同时关注小初衔接。三是阅读单元的构成基本保持不变。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成单元,达成课标“培根铸魂、启智增慧”的培养目的;单元内课文分为教读和自读两类课型,课后练习保留了“1+ X”阅读设计,体现了教读、自读再到课外阅读的“三位一体”阅读教学体系。四是其他板块基本保持不变。除了阅读,现行教材的写作、综合性学习、名著导读等各板块,大体保持稳定状态。综合性学习板块更名为“专题学习活动”,名著导读板块更名为“整本书阅读”,实现了与课标的统一。

“进”是目标、是指向,是“稳”的突破和进取。一是选文有所增删和调整。以七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为例,课文篇目由22篇调整为24篇,原篇目个别内部调序或更换翻译版本,新增课文《往事依依》《我的白鸽》《小圣施威降大圣》,删去课文《植树的牧羊人》《动物笑谈》《走一步,再走一步》,并调整了三篇课文的册数。聚焦核心素养、反映时代精神、筑牢中国底色、厚植红色基因,是课文调整的文化因素;尊重语文学习的规律、遵循学生身心的特点、遵守母语教学的本质,是课文调整的教学因素。二是新设了“阅读综合实践”板块。除“活动·探究”单元外,其他单元均新设“阅读综合实践”板块,这是新教材最能体现创新的内容,每单元设计三个活动,活动紧扣单元核心任务和语文要素,通过整合贯通、融入情境、提供支架、任务驱动等指向,促成学生深度学习。三是将第五单元改造为“活动·探究”单元。在保留原人文主题的前提下,增补并调整了课文,以阅读为基础,走向生活实践,最终通过阅读积累、实践体验回归写作表达,形成关键能力。四是进行了局部的修改与完善。如单元导读、预习、课下注释、课文部分词句调整,课后习题栏目名调整为“思考·探究·积累”,更换部分插图,习题表述调整、删减个别习题,课后补白调整位置、调整表述等。

使用新教材“守正创新”。守正是创新的前提,创新是守正的动力。守正强调的是不变,但不变中有变化;创新强调的是变化,但变化中有不变。

守不住优良传统,创新会大打折扣。守正,就是坚守正确价值理念,就是坚持规律教育教学。一是教学理念的守正。以文化人,是语文教学的灵魂。语文教学要“用课文教语文”,以课文的阅读与学用达成核心素养的培育。语言学应当建立在人类学的基础上,把文化自信放在语文教学的首位,渗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学习与传承。通观新教材,古今中外、不同题材和体裁,文章的均衡度是比较适宜的。二是教学内容的守正。教学生“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运用”,这是语文教学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通过“语言运用”的教学带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和文化自信的“学得”“习得”与“悟得”,从而使语言学习与运用立体化、网络化、语文化地呈现。三是教学方法的守正。叶圣陶说:“唯有特别注重方法,才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多读多作固属重要,但是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怎样写。”“实践性”是国家对语文课程一以贯之的要求,语文学习强调多读多写,但语文教学更强调方法,强调用科学的方法提高学习效率。

创新不落地,守正也会停滞、僵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是继承和变革的统一,是守成和创新的统一。一是多课型统整的创新。首先,强化“自读课”的教学,“自读”是“教读”和“课外阅读”的桥梁,能否实现“课内得法、课外得益”的目标,“自读”课堂教学至关重要;“自读课”也是阅读方法转化为阅读能力的训练地,是学生从“他主阅读”走向“自主阅读”的实践场。其次,强化“阅读综合实践”的教学,“阅读综合实践”是最能体现“大单元教学”的板块,它以语文素养为引领,以语文实践为主线,以语文任务为导向,以语文情境为手段,提高单元整体教学的学科味和效率值;从反对单维度的教学走向复合性的学习,从反对碎片化的教学迈向持续性的学习,从反对脱离生活实践的教学跨向内隐性的学习,让学习具有多维化、结构化和情境化的特征,让学生在做中学、在用中学、在创中学,建构真实而完整的学习,培养学生自己的语文经验。二是多样态阅读的创新。从单篇精读到群文阅读,从纸媒阅读到数字阅读,从单书阅读到群书阅读,从语文阅读到全科阅读,创生物理空间、网络空间和文化空间,还要加强多样态阅读中间联结和结构化整合。多样态阅读教学体系要讲究相互依存、拾级而上、逐步奠基、走向综合的原则,多种阅读及阅读教学方式互为支撑,是实现文本深度解读、信息结构化整合和整书意蕴及形式解构的必经之路。三是多任务学习的创新。课标以六大学习任务群的方式组织、呈现课程内容,“语文学习任务群由相互关联的系列学习任务组成,共同指向学生的核心素养发展,具有情境性、实践性、综合性”,要求语文教师“设计语文学习任务,要围绕特定学习主题,确定具有内在逻辑关联的语文实践活动”;但从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规律来说,任务式学习并不是语文学习和语文教学的全部方式,创新要合理有度。四是多维度角色的创新。近日发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强调“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教师要成为读书人,要具备阅读力,在教学中能够阅读示范;教师要成为教书人,要具备教学力,在课堂上能够共读引领;教师要成为用书人,要具备实践力,在生活中能用读创新。

遵循课标精神、尊重教学实际、用好统编教材,是我们应当坚守的原则。尊重生命成长的规律、母语学习的特点、语文学科的本质和素养建构的原则,让每一个学生的身心更健康、生活更饱满、精神更丰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