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72期(总第396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我省高校师生积极投身暑期社会实践——
青春勇担当 实践淬成长
《教育导报》2024年第72期(总第3967期) 导报二版

在基层一线上好“大思政课”、将课堂搬进田间地头、把技术送到农户家门口……今年暑期,我省多所高校师生奔赴全国各地开展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结合当地实际,发挥师生专业特长,在实践中践行青年学子的青春使命和时代担当。

 


上好行走的“大思政课”

暑期,由成都中医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委书记高旭亮带队的研究生理论宣讲团,走进贵州省遵义市和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开展主题宣讲活动,并与当地合作建成多个实践基地。

活动期间,为助力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推动校地合作“同频共振”,学院将学科特色和当地高质量发展结合,分别在遵义市贵友粮油有限公司、施秉县望城村建立“马克思主义学院研究生理论宣讲团实践基地”。根据共建协议,学院将定期组织学生到基地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实践教学活动,实现校地共建、共享、共成长。

理论宣讲团成员分别以遵义医科大学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村民为服务对象,围绕“中医药文化”“理想信念”等内容展开宣讲。他们结合自身实践经历并融入优秀案例,用百姓喜闻乐见的语言和方式将党的精神与理论娓娓道来,让理论宣讲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成都文理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与学校团委、社会公益学院紧密合作,将思政课实践教学和暑期“三下乡”公益志愿活动有效结合,通过“场馆思政课”“田野思政课”“院坝思政课”等形式,让思政课走出高校课堂,形成在社会实践中育人的新范式。

该校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了一支由院长、党总支书记带队,全体教研室主任和骨干青年教师组成的23人“行走的思政课”实践教学团队,与学校11个公益实践团队一起,奔赴川内各地,开展思政课教学实践活动。活动涵盖了现场教学、专题党课、社会调研、朋辈交流等形式,在“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之间搭建了一条实践之路,让思政课更具针对性、更有吸引力。

成都农业科技职业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师生前往西昌市、喜德县等地开展暑期实践活动,师生在行走中开展了一场场别开生面的“大思政课”。实践队到西昌市档案馆了解凉山州所蕴含的红色资源和各地区的特色文化。实践队还去到学院乡村振兴对口帮扶点——喜德县光明镇甘哈觉莫村,为村里的青年朋友讲述了《我国农业发展的十年成就》,并以甘哈觉莫村的经济、产业、作物发展等实际情况为出发点,讲解了乡村振兴的政策。在光明镇联合小学,领队老师为当地小学生讲述《辉煌的农耕文明》,让他们懂农业、爱农业,以此培养其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

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组织2021级本科生赴剑阁、德阳、江油等地开展专业实习实践活动。师生先后走进梓潼“两弹城”、德阳中石化西南石油工程员工培训中心、剑阁县柘探1井钻井井场,开展了一堂堂生动的“大思政课”。本次专业实践全过程贯穿价值引领、铸魂育人的理念,将专业实践与石油文化、地质精神和爱国主义教育紧密结合,推动地学人才培养提质增效。

西南民族大学新闻传播学院2024年暑期社会实践团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中卫、固原等地,围绕“用镜头记录时代,用光影歌颂中国”主题,通过追寻红色记忆、参观考察调研等方式,组织青年学生深入城市社区街道、红色革命老区等开展“大美中华·宁夏行”系列暑期实践活动。

让青春在乡村振兴中闪光

盛夏时节,俯瞰眉山市东坡区天府粮仓高标准农田,阡陌纵横,满眼葱绿,四川农业大学学子用科技连接“象牙塔”与“泥土地”,将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农民可用的实践技术,给乡村农业插上新兴科技的翅膀……今年暑假,3543名川农“科技农人”组成200余支团队,以农业新质生产力为引领,下基层、探地头、钻大棚、送技术,切实让乡村振兴的美好蓝图变为壮丽的山河画卷。

参观农田,调研农户,评估问题……川农大环境学院“绿映天府,环聚眉山”团队在眉山市东坡区修文镇基层村探寻“建设更高水平的耕地建设质量”的方法。管理学院“绿野梦想家之粮仓守护团”队伍分别在成都市、雅安市、遂宁市以及达州市探究耕地非粮化现象及其成因,团队依托政府合作及技术支撑,与12个村委会、2家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建立长期实践基地。经济学院“低碳绿农——农业绿色种养低碳行为科技助农”团队进行了村落调研,定制了农业减碳方案,入户宣讲低碳知识,让农民更加了解农业低碳政策。

“一口青脆李,满口清甜香……”“红薯粉条,传统工艺……”近日,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的农特产品直播间“秋香在乡里”热闹非凡,主播秋香迎来的几位大学生助播,用对仗押韵的表达方式为直播间吸引来一大波新粉,直播间日成交金额连续突破万元。

这些大学生助播来自西南石油大学经济管理学院“‘乡’遇红心”实践队。今年暑假,“‘乡’遇红心”实践队走进重庆市丰都县三建乡、四川省凉山州美姑县、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陕西省淳化县等地,开展了直播助农、垃圾分类“环保课堂”、“云心守望”文旅品牌策划等实践活动,积极为当地乡村振兴事业出力献策。

“从访谈驻村干部到开展助农活动,学生在乡村振兴一线锤炼挺膺担当的‘红心’。”实践队指导教师、西南石油大学“红心”辅导员工作室主持人王娟说,实践队将整理实践素材、录制主题视频,线上线下宣讲基层就业专项政策,影响带动更多学生为中国式现代化挺膺担当。

“你快来!我在田坝头看见你的照片了,走,我带你去瞧瞧!”简阳市新市街道石家村村民周桂花兴奋地呼朋唤友。今年夏天,一场别开生面的乡村摄影展在石家村的田间地头上演。

成都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活动“乡音融梦队”的7名大学生,走进学院乡村振兴定点帮扶村——简阳市新市街道石家村。他们以“光影定格乡土记忆”为主题,用5天的时间,在乐活小院创建了一个特别的“天府照相馆”。在这里,他们不仅为村民们拍摄形象照、姐妹照、祖孙照以及全家福,赠送打印好的照片,还深入村落的每个角落,用独特的艺术视角,记录下上千张乡村生活的精彩瞬间。

南充文化旅游职业学院“贡献青春力量助力乡村振兴”7人小分队在阆中市五龙村开展2024年大学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在五龙村,实践队围绕乡村旅游的现状、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扶贫+旅游+振兴”的经验做法等进行了实地调研。实践队采用田野调查法,将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并提出将数字技术与乡村旅游进行深度融合,用“数字+文旅”催生“诗和远方”的新场景,运用数字化技术丰富产品服务供给等方式,为五龙村的乡村旅游发展提供参考。

(古威 李佳 李亚星 杨辉廷 康乐 赵汶沁 罗昌龙 颜静誉 本报记者 何元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