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30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72期(总第3967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上接1版)
《教育导报》2024年第72期(总第3967期) 导报二版

成都高新区教育文化体育局组织人事处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该区在职称评审工作中,将思政工作经历作为必要条件。“例如,评聘一级教师及以上职务,要有任现职以来2年以上从事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经历且考核达到‘合格’以上。”在2023年高新区教坛新秀和区优秀青年教师推荐评选中,规定的候选人类型明确包括了思政课教师岗位。在教研上,该区还开设了思想政治教育专项课题申报渠道。

除在评优评先上给予一定程度的倾斜之外,高新区还为名优思政课教师成立了名师工作室,辐射带动全区思政课教学研究,让老师们实现自我成长的同时,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介绍,高新区还挖掘优秀思政课教研组,将其所在学校打造为学科教师发展基地,通过资源共享互联辐射带动其他学校的思政学科发展。

队伍建设“开花结果”

打造品牌课程和创新实践

今年1月,阿坝州第二届“十百千万”名优骨干教师、名校(园)长培训在成都启动,成都高新区“谢世君·苏聪丽”政治名师工作室应邀承担中学政治项目的培训。

数次承担省市级思政课教研活动,为其他市(州)思政教师开展培训,多次获省市级优质课例,获多个省市区级思政课题研究立项……近年来,高新区思政课教师们成绩斐然。“我们的思政课教师队伍专业能力有了明显提升,如今开始‘开花结果’。”成都高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相关负责人说。

高素质专业化思政教师队伍的形成,为高新区思政教育内涵式发展带来了动力和活力,带动了学校思政课教学的转变,一批品牌课程和创新实践涌现——

“我们把12年一贯制的结构优势转化为办学的特色。”成都石室天府中学党委副书记、校长李萍介绍,学校积极探索思政教育“12年一贯制”培养,力求打破学段壁垒,推进教学变革。学校尝试构建目标定位、管理保障、平台搭建、课程内容、活动设计、评价标准、师资培养7个维度一体化的思政教育体系,建立了专业的思政教育行政管理线和教学研究网,加强人才培养贯通之链,筑牢立德树人之基。

成都蒙彼利埃小学拓展“大思政课”内容,进行三级课程设计:“基础课程”以《道德与法治》教材和《读本》为主,扎实落实;“拓展课程”以“思政+”为思路,在各学科有机渗透;“研究课程”以综合性校本活动为途径综合实施,包括队建活动、班队会活动、PBL项目活动等。去年,钟亚蓝就带领学生围绕乡村振兴开展了一堂长达5个多月的道德与法治“研究课程”。

成都高新区锦晖小学开展“厚植家国情怀培育责任担当”第六届阅读节活动,持续一年时间,设有思政学科阅读、思政社会实践以及美术作品展示三项主题活动,以人物的成长为主线,从家庭、学校、国家三个角度演绎“家风育苗、校风培苗、榜样助苗”三大篇章,呈现了孩子们对“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的理解。

在高新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研员、成都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附属学校道德与法治学科教师李维苡看来,初中学生在思政课学习中对“全过程人民民主”缺乏深入理解,难以实现理论到实践的飞跃。“为此,学校开设了思政学科系列模拟课程。例如‘模拟人大’活动,以模拟提案为媒,让学生在实践中了解相关运作逻辑,领略中国制度的魅力所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民主实践,培养公共参与意识。”李维苡介绍,这些丰富、形象的学科实践活动,有效提升了学生对思政学科的兴趣和热情,学生也将在校园中养成的责任意识,延伸到了家庭、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