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9月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74期(总第3969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繁星”点亮成长
——记“小繁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
■本报记者 马晓冰 张玥 实习生 许惟婷(本版图片除署名外由受访者提供)
《教育导报》2024年第74期(总第3969期) 导报二版

在成都市成华区的许多地方,都能看到“小繁星”的身影。从几个孩子到一支队伍,从零星的几次活动到上百场系列活动,成立3年来,“小繁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的影响力逐步扩大,越来越多的儿童青少年加入其中。仅刚过去的暑假期间,在校家社的共同支持下,“小繁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就开展了49场志愿活动、5场社会实践活动,覆盖儿童青少年1300余人次。

公益,是“一件小事”但“善小而为”

在暑假的最后一天,成都市成华区龙潭街道丛树新型社区迎来了一群特别的“客人”,“小繁星”志愿者们身着统一的红色马甲,手拿颜料和笔刷,将进行一场美化社区环境的“井盖涂鸦”志愿服务活动。

“井盖涂鸦”的第一步是清洁。在家长的引导下,孩子们分工合作,仔细清理井盖缝隙中的污垢。随着井盖换上“白色新装”,孩子们的创意工坊也正式开启。大家两两一组分工合作,围坐在井盖旁,有的孩子专心致志地勾勒轮廓,有的孩子大胆创作,调配并填充色彩。

“我画的是一个海滩!海风吹过,就会很凉快。”“我们的海滩还有椰子树和海浪呢!”……夏日炎炎,这次涂鸦活动以“清凉一夏”为主题,孩子们用画笔展现创意,让原本单调、不起眼的井盖变得生动有趣,为社区环境增添了亮丽的色彩。

暑假期间,在爸爸妈妈的带领和社区工作人员的支持下,“小繁星”志愿者们多次到不同社区进行“井盖涂鸦”,他们的“作品”获得了小区居民的一致好评。“井盖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一部分,看似微不足道,却与生活安全、便利息息相关。我们画得那么好看,大家都舍不得踩,公共设施就得到了珍惜和爱护。”一个参与活动的孩子说道。

“小繁星”志愿者们身穿的红色马甲上印着“一件小事”和“善小而为”两句话,代表着这群孩子参与公益活动的宗旨和追求。用“井盖涂鸦”的方式改善社区环境;为酷暑中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送上清凉饮品,表达关心与感谢;沿着河道捡拾垃圾,保护生态环境;看望养老院的爷爷奶奶;陪伴患孤独症的孩子……这个暑假,孩子们在做好一件件小事中快乐成长,各有所获。

“繁星”,从一个想法到一支队伍

“小繁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从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龙潭校区2020级10班“发芽”。“发起人”之一、2020级10班学生鲜晋墨为记者讲述了志愿队诞生的故事。

2022年的一天,热爱公益活动的鲜迎宾向儿子鲜晋墨发出了一起参加志愿活动的邀请,彼时还只是三年级学生的鲜晋墨对志愿活动并不了解,也不清楚志愿者需要做些什么。那是一次关注孤独症患者的公益活动,活动中,鲜晋墨和志愿者们一起制作、义卖糕点,义卖收入用于孤独症儿童的治疗。“那次活动后,我很受感染,想将快乐和爱心更长久地传递下去。”鲜晋墨第一次体会到了帮助他人的幸福感,由此萌发了组建一支青少年志愿服务队的想法。他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父母、老师和同学,大家纷纷赞成、支持。

2022年6月,参与志愿服务的“火种”由鲜晋墨等8个孩子点燃,从2020级10班开始向更多班级“蔓延”,2020级1班、2班、3班、4班、8班也加入了进来。2022年11月,以这6个班为基础的“小繁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正式成立。聚在一起散发光亮,以志愿服务队的形式奉献爱心、传递温暖——“小繁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如星星之火,从电子科大附小龙潭校区开始发光发热。

2022年6月到2023年6月,一年时间里,“小繁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开展了61场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涉及弘扬巴蜀文化、环境保护、敬老爱老、特殊儿童陪伴等方面。

随后,片区内各个学校的同学们纷纷加入到“小繁星”的行列中。为了让“小繁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散发更大的光芒,激发更多队员的参与热情,志愿队规定每个队员每周只能参加一次活动,每场活动将三分之一名额留给新进队员,以保证新进队员可以有足够的机会参与到志愿活动中。

如今已经升入五年级的鲜晋墨就常常将志愿活动名额让给弟弟妹妹,“让爱心延续下去,比我自己参与活动,更能让我感到快乐。”鲜晋墨说。

此外,志愿队也积极邀请有参与热情的低年级家长加入核心群和运营群,一起参与到日常运营和公益活动的策划组织中。“家长一棒一棒交接,志愿队就在这样‘老带新’的模式下壮大起来。”鲜迎宾说。

很快,“小繁星”青少年志愿服务队凭借一系列品牌志愿活动成为成华区范围内颇具影响力的青少年公益志愿组织,周边学校的学生积极参与到“小繁星”的系列活动中;周边学校的家委会也开始筹备、组建自己的社会实践和公益活动队伍。“一次活动结束,一位二年级学生的家长过来和我交流,特意告诉我,他们班上已经组建起自己的志愿队伍了。”鲜迎宾欣慰地说。

成长,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收获

随着影响力的逐步扩大,如今,“小繁星”的核心团队成员已覆盖13所学校,越来越多的孩子和家长加入其中。

成都市成华小学四年级的赵家睿今年8月才接触到“小繁星”组织的各项活动,从那时起,他几乎每一场活动都积极参与。赵家睿热爱街舞,在公益活动的文艺汇演环节中,他表演了舞蹈节目;到养老院陪伴爷爷奶奶时,赵家睿细心、周到地照顾、关心每一位老人……“虽然很累,但我认为很值得。”赵家睿说。

“孩子在公益活动中的成长我都看在眼里。”看着孩子的表现,赵家睿的妈妈张英说:“全面成长不能局限于知识学习,在实践活动中,他接触到了社会的不同群体,体会到了各种职业背后的辛苦,这样的经历尤为宝贵。”张英表示,勿以善小而不为,不论成人或孩子,都是社会的一分子。这些公益行动、实践活动,不仅能让孩子感受到帮助他人的喜悦,还能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鼓励他们成长为对他人、社会、国家有用的人。

走进社区、接触社会是锻炼孩子的好机会。作为青少年校外实践的主要阵地、社会化学习的重要场域,各街道、社区积极配合“小繁星”的各项活动,积极组织人手、提供平台和场地,欢迎孩子们的到来。

“‘井盖涂鸦’给了孩子一个自由作画的空间,没有压力和约束,孩子很喜欢。”家长石顺艳表示,画画是女儿刘秋灵一直以来的爱好,这次活动刚好“学有所用”,能用自己的绘画技能为美化居民生活环境助力,女儿很高兴。

“井盖涂鸦”活动中,电子科技大学附属实验小学龙潭校区德育处主任黄艳一直用镜头细心记录着孩子们的创作过程。她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肯定小志愿者们的付出,同时呼吁更多的同学向他们学习,加入到志愿服务中来,在践行新时代志愿者精神的同时,也从中获得帮助他人的快乐。

“在帮助他人的行动中发现并认可自我的价值,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黄艳表示,志愿活动的组织与安排主要由家长负责,学校会尽可能提供支持与引导。活动后,学校会以颁发奖状等形式给予孩子积极评价与鼓励。“我们倡导亲子共同参与,让家长和孩子在交流、沟通中增进感情、优化关系。”

“今后,‘小繁星’将继续开展丰富多彩的志愿服务活动,希望更多的同学能够加入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用实际行动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力量。”鲜迎宾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