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1月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98期(总第3993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踢出精准“临门一脚”
■岳自奎
观点《教育导报》2024年第98期(总第3993期) 导报三版

在足球场上,一支球队即使创造了无数射门机会,若不能在关键时刻精准踢出“临门一脚”,往往会功亏一篑。课堂教学亦是如此,教师精心备课、设计教学活动,但若不能在课堂上精准地把握时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同样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精准“临门一脚”,体现了教师的教学智慧,更是衡量其教学功力的重要标准。

一、善于观察,根据学情及时调整

备课是教学的基础,但仅仅依靠预设的教学方案是远远不够的。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需要时刻关注学生的反馈,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策略。例如,当发现学生对某个知识点理解困难时,教师应及时降低难度,采用更直观、更生动的教学方式;当发现学生对某个话题兴趣浓厚时,教师应顺势引导、深入挖掘,让课堂更加生动有趣。

如一位教师在教学一年级上册《乌鸦喝水》一课时,由于对学情和教学进度不够了解,让学生给“旁边”“许多”“升高”3个词找近义词时,学生只能给单个汉字找简单的反义词。看到学生一脸茫然,老师及时调整,抛弃“近义词”这一超前的训练,并把复合反义词降低为单字反义词训练,学生一下子就解决了:“里—外”“升—降”“高—低”。这一调整,迅速消除了“险情”,还为学生提供了进一步思维进阶的空间,促进了知识的积累和思维的发展。

二、整理反馈信息,增强课程开发力

师生对话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学生往往只能提供零散的信息,缺乏思考的深度和广度。此时,教师需要具备敏锐的信息捕捉能力和加工能力,将学生的思考成果进行提炼、延伸和丰富,转化为全体学生的共识或思考成果。这不仅有助于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增强教师的课程开发力,使课堂更加“活”和更有创造力。当老师针对学生的思考,哪怕是错误的思考成果,进行中肯点评,并循循善诱,学生的思路会越来越清晰,思维的火花就迸发了。

教师通过关注、挖掘、提炼、延伸、丰富等的引领和加工,把学生个体的、粗浅的、孤立的,甚至是错误的思考成果转化为全体学生多元的、全面的、深刻的共识或思考成果,这既是课堂生成中最活跃、生动、热烈、震撼的环节,也是学生思维能力发展与提升的重要渠道。只有教师善于刨根问底,抽丝剥茧般地追问、引导式地“搭梯子”,才能让学生将思考引向深入、让思考抵达深度。

三、厚积薄发,以丰富学养和经验增强教学自信

任何教学机智都不是一蹴而就,而是需要长期积淀和反思。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不断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同时,还需要善于反思和总结自己的教学实践,将经验转化为理论性成果,为未来的教学提供有力的支撑。

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讲到,在一次历史课上,一位有30年教龄的老师在讲课,听课老师入迷了。当问他准备了多长时间时,他说:“我准备了一辈子,但这节课的准备只用了15分钟。”

善于观察、调整、优化的教师是充满教学智慧的,他善于长期积淀、反思,将经验转化为教学主张等理论性成果。如果教师既忽视课程资源收集,又缺少对教学理论的深入研习,也就难以为教学设计提供足够的支撑。只有对先进教学理念理解透彻,才能够自然由此出发,设计出相应的教学活动。有了“源头活水”,教学设计就思路清晰、创意不断,而且在执行过程中能够根据学情及时调整,游刃有余。每一次精准的“临门一脚”,凝聚着教师长期的积累、实践,并在一次次的调整中增强了课程意识、提升了课程开发和利用能力,才能呈现出课堂的精彩。

总之,要踢出精准“临门一脚”,教师需要善于观察学情、灵活调整教学策略、有效整理反馈信息,以及长期积累学养和经验。只有这样,才能在复杂多变的课堂环境中游刃有余、挥洒自如,实现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作者系眉山师范学校附属小学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