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3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13期(总第400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增强“软实力” 提升民族地区基础教育质量
■内江师范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 陈伟
《教育导报》2024年第113期(总第4008期) 导报三版

近年来,在国家教育投入的重点扶持下,民族地区不断优化学校建设布局,大量新建、改建、扩建中小学和幼儿园,学校设备、设施同步得到完善,确保了孩子们“有学上”。同时,国家大力推进多种形式的助学项目,如学前教育减免保教费、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提供免费营养餐、为普通高中贫困学生提供国家助学金,解决了贫困家庭孩子“上得起学”的问题。如今,强化人才基础、转变教育观念、着力内涵发展、激发内在潜能,增强教育“软实力”,为孩子们“上好学”打造优质教育,增强人民幸福感,这是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的现实需要。

加强宣传,吸引优秀人才。随着国家扶贫开发、乡村振兴等项目的持续推进,民族地区的基础建设、人居环境、人文风貌、文化融合及教育基础都有了很大变化,优美的自然风光再加上迅速发展起来的便利交通给民族地区人居环境增添了不少优势。可精选宣传亮点、精心组织宣传素材、制作精品宣传资料,充分利用现代传媒技术创新宣传手段、增强宣传效应,让外界对民族地区有更多了解。多渠道宣传民族地区的发展变化及环境优势,广泛推介未来发展规划和人才引进政策,既能增强民众幸福感,也能广泛吸引各行各业优秀人才。高素质的人才群体能带动大众思想观念的转变和文化素质的提升,能形成千家万户普遍重视孩子教育的社会氛围。民族地区需要加强引进教育专业对口优秀人才,解决教育系统专业人员紧缺和专业不对口问题,促进教育管理总体水平和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提升。近年来,民族地区教师编制投放增多,新进教师促进了教师队伍年轻化,青年教师可塑性强、进取心强、富有探索精神、学习进步快和对未来发展期望值高,为民族地区教育改革与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抓早抓好青年教师的思想素质和业务素质,提升教师队伍专业化水平,充实师资力量,优化师资结构,这是民族地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根本保障。

着力发展,引领质量提升。结合民族地区教育实际,通过教育理念和方法创新、教育辅助技术创新、教育资源开发与应用创新、教育科研方法及成果的推广应用创新、教师队伍建设与激励机制创新、教育管理与服务创新,有效促进教育内涵式发展,引领教育质量稳步提升。在激发动力方面,通过人员流动管理引入竞争机制,注重激励为导;在强化教育教学过程管理方面,通过督教督学引入督导机制,注重以改促变;在激发活力方面,通过制度建设引入规范机制,注重减负增效;在提升教育教学能力方面,通过内部探讨和专家引领,建立长效机制,注重重点突破;在教育质量评价方面,通过构建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主体、评价标准多元化体系,注重以评促改;在教学实施方面,提升教学设计质量,发挥学生主体作用,注重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提高课堂互动效率,通过问题诱变启动思维,通过机智诱变激活思维,通过群体参照横向激励,通过自体参照纵向激励,关注学生学习的广度、深度、通透度、灵活度,发现学生闪光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打造教学精品课堂,体现教学生成性,增强教学生动性,提高教学有效性,保持教学新颖和活力,增强教学吸引力;在立德树人方面,应贴合学科教学精选素材,培育理想信念,重视课程思政的趣味性和价值引领,重视通过教育扶贫、乡村振兴带来的幸福体验和民族团结互助带来的力量,厚植家国情怀,帮助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和抱负,迸发励志图强、建设家乡、报效祖国的奋发精神;在区域发展方面,可依托师范院校的人才优势、科研优势、技术优势,积极与师范院校对接并建立合作机制,通过特色培育与品牌建设增强核心竞争力。

激发潜能,发展核心素养。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在民族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滋养下,孩子们身体结实、纯洁天真、生性活泼、能歌善舞、快乐向上。民族地区的一些孩子长时间生活在大山深处,随着易地搬迁的集中安置到了新环境。适应新环境和新要求、纠正不良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能听懂和会说普通话是这些孩子首先要面对的问题。

学校应以激发动机为先导,开展励志教育,引导学生树立学习目标、端正学习态度、加强行为自律,培养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通过分层设计学习任务、分类指导学习方法,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和增强学习效果;在问题教学中培养学习的灵活性、系统性,提高问题理解率、知识巩固率、应用成功率,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体验。由于学习底子薄弱,帮助孩子们多读书、读好书,让孩子们能顺利升学,对民族地区的学校和老师来说,需要付出更多的艰辛和努力。民族地区学校应秉承“学生为本、德育为先、质量为重,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本理念,重视通过传统文化、科技文化、民族文化、乡土文化、校本文化来丰富学生知识、引领学生精神、陶冶学生心灵、激发学生潜能,促使学生“爱学校、爱老师、爱学习、爱进步”的情感发展;教师应通过爱心感化、耐心暖化、责任心潜移默化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帮助学生获得学习信心和动力,引导学生发展核心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