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115期(总第4010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莫以“磨炼意志”为名让孩子受伤
张玥
七日谈《教育导报》2024年第115期(总第4010期) 导报一版

近日,在江西省上饶市婺源县举办的一场马拉松赛事中,一位父亲因体力不支放弃比赛,却将号码牌交给6岁的女儿,让其独自跑完42公里全程马拉松(下称“全马”)一事,引发关注。婺源马拉松组委会表示,该女孩是违规参赛,属于“蹭跑”。

根据新闻报道显示,赛事现场裁判发现后曾制止过,但女童父亲进行了阻挠,在接近终点处,工作人员才将女童拦下。随后,女童的父亲被取消了成绩,并上报中国田径协会追加处罚。

对于成年人而言,坚持完成“全马”都是一项非常具有挑战性的体育运动,何况是孩子。有医生分析,让6岁的孩子独立完成“全马”属于过度运动的范畴,重则可能会损害儿童的身体健康。不少网友表示:“父母不心疼孩子,我们心疼!”

我们相信,这位父亲的本意并非刻意“虐待”孩子,而是片面理解了“磨炼心志”的意义。

在不少家长眼里,让孩子完成“不可能的挑战”能够锻炼孩子的心志。这与早年风行一时的“狼性教育”不谋而合。但通过一时的高强度训练并不能达到锻炼孩子抗压能力和激发孩子运动天赋的效果,更别说是“全马”这样考验人类耐力极限的专业体育赛事。这只会对孩子身体造成负面影响,在心理层面,也会让孩子对竞赛和运动产生抵触情绪。

既然如此,为何还有很多家长对“狼性教育”深信不疑,在“虎爸虎妈”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此类事件并非个例,刻意创设极端艰苦环境,让孩子参加“魔鬼训练”的新闻屡见不鲜,这种“苦难式教育”的背后,折射出家长“急于求成”的功利心态。

家长选择用极端的方式让孩子迅速成长是违背教育规律的。事实上,无论是抗压能力,还是体育精神,都需要在长期的生活经验、体育锻炼,抑或是竞赛中获得,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如果急于求成,孩子即便完成了挑战,也不足以培养出家长所期待的能力。

更别说这次比赛并非针对儿童群体设置,在这种情况下,“坚持”和“苦难”本身并没有意义,只是“没苦硬吃”和这位父亲的自我感动。

此外,在此次事件中,这位父亲自己无法坚持却让孩子替跑,经劝告仍固执己见,此举不免让人怀疑:这位父亲的所作所为究竟是为了锻炼女儿,还是为了贯彻自己错误的教育观?

试问,当父亲自己都因体力不支而弃赛,6岁的孩子独自跑完“全马”的概率有多大?由此可见,此类“苦难教育”有着这样的通病:父母忽略了科学的教育规律和子女的意愿,一意孤行为孩子做出自己认为正确的决定,既不尊重孩子,又不能为因此产生的后果负责。这或许就是此类“苦难教育”收效甚微又受人诟病的症结所在。

无论家长采取何种教育方式,其背后的动机都应该是将孩子培养成健康向上的独立个体,不应掺杂过多的个人情绪。如果家长缺乏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可以学习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或向教育专家和老师寻求帮助。

个体成长有其自身规律,教育子女切忌盲目为之,希望广大家长可以让家庭教育回归理性,莫以“磨炼意志”为名让孩子受伤,确保孩子在合理的挑战中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