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职普融通”,各中职学校纷纷开设职普融通班并不断加大投入,为中职学生提供更多元、更广阔的成长成才通道。语文是中职教育的重要学科,学生普遍存在基础较薄弱、学习兴趣不浓、自信心不足等问题,迫切需要教师基于学生实际,紧跟时代步伐,积极构建中职语文课堂自主学习新样态,为学生成长成才赋能助力。
一、中职语文教学现状
学生基础与学习需求差异大。中职学生结构较复杂,既有面向就业的传统中职生,又有“3+2”中高职衔接生,还有参加高职单招、职教高考和普通高考的学生,这5类学生在语文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千差万别,学习需求各不相同,给统一教学带来挑战。
教学方法与时代脱节。部分中职教师教学理念陈旧,仍以讲授为主,忽视“人工智能”时代背景下学生信息收集、比较、分析、筛选、归纳、概括、整合等核心能力的培养。教学与生活、时代脱节,难以激发学生学习热情,致使课堂效率较低。
课堂设计与学科核心素养割裂。教学设计未充分基于新时代学生特点,学生语言锻炼不充分、思维发展不足、审美鉴赏能力难提升、文化传承苍白无力,最终影响语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与提升。
二、中职语文课堂自主学习“五步”
以增强学生核心素养为目标,按照主动探究、合作参与、开放生成的原则,我们构建中职语文课堂自主学习“五步”。
第一步:拥抱 AI,制作“我的偶像剧”。以“认领偶像”的形式,每位学生选取1位课文作者,利用软件,制作一个3分钟左右的视频,即“我的偶像剧”,分享视频中自己认为重要的1-2个信息并说明理由。利用互联网,让学生对课文作者、时代背景进行梳理、分析,增强预习实效;利用人工智能软件,让学生对整合信息进行再创作,增强学生人工智能素养;最后进行分享,丰富学生的言语经验,提升表达自信,帮助他们自然、生动地“走近作者”。如学习《谏太宗十思疏》时,学生以“大唐第一杠精——谏臣魏征”一个视频导入,并分享“太宗责问魏征,魏征慷慨从容对答”的精彩细节,生动形象、亦庄亦谐地介绍了魏征的生平及时代背景,为理解魏征、唐太宗人物形象以及文章思想内涵奠定了基础。
第二步:人机互鉴,思维导图成“帮手”。以“图说 xx”的形式,选择全文或者文章的某一部分,梳理文章结构和作者思路,以思维导图的形式做呈现,并邀请1-2个小组做分享。同时,教师通过 AI软件现场生成相应导图,请学生将自制导图与之进行比较分析,形成更科学完善的导图。通过梳理、制图、汇报,锻炼学生信息筛选、文本理解、逻辑思维与表达等核心素养,增强学生团队协作能力;再通过与 AI制图进行比较、分析,深化其对文本的理解,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帮助学生更全面、清晰地“走进文本”。
第三步:人机互动,美文共赏有“声色”。以“大家有风范”的形式,选择一个最动人或最精彩的“点”,分享打动自己或认为精彩的理由。再通过 AI软件,生成图片、海报或视频,并邀请学生对生成对象进行分析、交流、探讨和补充,提升学生审美情趣和审美境界。如《烛之武退秦师》一文中,学生分享“夜缒而出”这一精彩细节后,教师利用软件现场生成了一幅海报:明月当空,一位身形健硕、身穿铠甲、佩戴长剑的战士,威武地翻越城墙。学生结合文本对图片进行分析,提出如下观点:夜色应更暗,月亮应有乌云遮挡,人物没有铠甲,人物年龄应更老、身形应更消瘦、头发应更稀疏,要用绳子吊着下去并且表现出很艰难的情状。显然,学生准确地展现了烛之武年事已高却仍义无反顾、只身赴国难、视死忽如归的“勇者”形象,在人工智能助力下扩展了思维。
第四步:唤醒思考,文化传承有“力量”。邀请学生结合自己所查资料及课堂探讨,提出问题,并和同学们一起探讨。教师借此引导学生结合时代背景,全面、发展地看问题,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作品。教学《谏太宗十思疏》时,2名同学提出了疑惑:“如果没有魏征,还有贞观之治吗?”“皇帝和宰相都这么辛苦,以后,我们干点什么好呢?”第一个问题,大家探讨了“明君”和“贤臣”对国家治理的重要性,得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观点。第二个问题符合学生现状,探讨了不同职业的价值,得出“能力越强责任越大”“欲戴皇冠必承其重”、每一个岗位都需要付出、每一个职业都不可替代等观点。
第五步:“xx有话说”,日积月累蓄“能量”。以“ xx有话说”的形式,让学生将从文本中受到的触动或启发,写成200字左右的小片段,也可制作成海报或者音频、视频等,引导学生理清思路,在语言活动中不断丰富言语经验,提升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日积月累,全面提升语文学科核心素养,为胜任未来职业提供坚实的综合能力。同时,择优发布在班级公众号或家长群,与同学、家长、同辈分享收获和成长,让文本与学生一起“走进现实”。
当前,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深刻改变着知识的产生和传播方式,成为教育变革的重要引擎。我们唯有积极拥抱“人工智能”,以开放的姿态,与学生一道,主动调试“教与学”,方能在时代浪潮中培养真正具有“中国心”和世界眼光、堪当民族复兴重任的时代新人。
【本文系2024年度四川省心理学会年度科研规划项目《积极心理学视角下中职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实践研究》(项目编号: SCSX-LXH202403069)成果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