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个月的一个周末,我下班回到家,发现儿子奇奇已经放学回来了。他和他的好朋友小泽坐在沙发上,两人头挨着头,专注地盯着手机屏幕,不时发出“咯咯”的笑声。
“阿姨好!”小泽抬起头,礼貌地打了个招呼。我点点头,目光却被茶几上散落的零食包装袋和地上斑驳的果汁渍吸引。沙发垫歪歪扭扭地挤在一边,抱枕随意地躺在地板上。我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
“奇奇,家里怎么这么乱?”我的声音里带着明显的不悦。奇奇抬起头,脸上的笑容瞬间凝固了。“妈妈,我们正准备收拾的……”他的声音越来越小,脸上显露出不愉快的表情。
“准备收拾?你看看都几点了?”我指着墙上的时钟说,“小泽也该回家了吧?”话一出口,我就后悔了。小泽是儿子的好朋友,和我们住在一个小区,经常来家里找奇奇玩。听我这么一说,小泽的脸一下子涨得通红,慌乱地站起来,说:“阿姨,对不起,我这就帮奇奇一起收拾。”
看着两个孩子手忙脚乱地收拾,我的心里一震。记得奇奇上幼儿园时,每次带小朋友来家里玩,都会兴奋地拉着我的手给我介绍:“妈妈,这是我的好朋友 xx!”那时的我,总是温柔地准备好点心招待小客人。从什么时候开始,我变得这么苛刻了?
收拾完客厅,小泽匆匆告辞。奇奇低着头站在我面前,眼泪在眼眶里打转:“妈妈,你今天为什么要这样?小泽是我最好的朋友。……”
我的心猛地揪了一下。是啊,我为什么要这样?是因为工作压力太大,还是因为对孩子的期望太高?我蹲下身,轻轻擦去奇奇脸上的泪水:“对不起,妈妈今天做得不对。”
那天晚上,我躺在床上辗转反侧。回想起自己小时候,每次带朋友回家,妈妈总是热情招待,即使我们把家里弄得再乱,她也从不生气。她说:“朋友是人生最宝贵的财富。”现在想来,正是妈妈的宽容,让我拥有了许多真挚的友谊。
第二天,我特意去蛋糕店买了奇奇和小泽都爱吃的草莓蛋糕。等孩子们放学后,我主动提议:“奇奇,要不要请小泽来家里玩?妈妈今天下班早,给你们做好吃的。”
奇奇的眼睛一下子亮了起来:“真的吗?妈妈!”看着他雀跃的样子,我的心里暖暖的。
这一次,当两个孩子坐在书桌前写作业时,我没有再对桌上的草稿纸和橡皮屑指手画脚;当他们在客厅玩游戏时,我也没有对着满地的玩具皱眉头。
小泽渐渐放松下来,开始和我分享学校里的趣事。我惊讶地发现,这个不怎么爱吱声的小男孩,其实很有自己的想法。他喜欢航天,梦想成为一名航天员,经常给奇奇讲太空的知识。听着他滔滔不绝地讲述宇航员的故事,我不禁为孩子们纯真的梦想而感动。
从那以后,我开始有意识地尊重奇奇的朋友。我会记住每个孩子的喜好,在奇奇生日时让他邀请朋友们来家里聚会;我会认真倾听他们分享的趣事,即使那些话题在我看来很幼稚;我还会在接送奇奇时,和他的朋友们聊聊天,了解他们的近况。
渐渐地,我发现奇奇变得更开朗了。他开始主动和我分享学校里的点点滴滴,告诉我谁和谁成了好朋友、谁遇到了什么困难。我们的关系不再只是母子,更像是无话不谈的朋友。
有一次,奇奇的另一个朋友小宇因为父母吵架,情绪很低落。奇奇主动邀请他来我家住了一晚。那天晚上,我听到两个孩子在房间里窃窃私语,奇奇笨拙地安慰着哭泣的小宇。那一刻,我深深感受到,孩子们的友谊是如此纯粹而珍贵。
现在,每逢周末,我们家总是充满了欢声笑语。奇奇的朋友们会来家里写作业、玩游戏,有时他们还会一起做饭。我也学会了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提供帮助,在适当的时候给他们留空间。看着孩子们真诚的互动,我常常感慨:教育是一场温暖的修行,尊重孩子的朋友,就是尊重孩子的世界。当我们放下成人的标准,以平等的心态看待孩子的社交,就能收获意想不到的感动。让我们学会用孩子的眼光看世界,用温暖的心守护他们珍贵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