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19期(总第403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学雷锋,是一堂必修课
江苏省宿迁经贸高等职业技术学校 吴维煊
《教育导报》2025年第19期(总第4034期) 导报三版

开展学雷锋系列活动是许多学校春季学期的第一个大型活动。从1963年3月5日,毛泽东同志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62年来,学雷锋活动在全国持续深入开展。雷锋事迹被写进了教科书,做新时代的雷锋也成为不少人立下的人生目标。

学雷锋,是学校教育中的必修课,常以三种形式进行:一是基于课程的需要,以教材为主,在课堂上讲解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二是在春季学期开学后,在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活动中,一届又一届学生参与学雷锋活动,感悟雷锋精神。三是在日常的教育教学活动中,渗透雷锋的榜样力量,以雷锋精神激励学生成长。

一、雷锋精神进教材,让学生系统了解雷锋事迹及雷锋精神

60多年来,雷锋事迹、雷锋精神早已进了教材,被纳入了学校的课程体系,从以往的政治课到当下的思政课,讲好雷锋故事都是课程任务之一。正是由于雷锋事迹进了教材,才让学雷锋教育得以持续开展,雷锋才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正是由于一代代的教师对雷锋精神的认真解读,才让很多人成了雷锋的粉丝,为热度不减的学雷锋活动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

在学校的课程体系中,教师不仅要讲解教材中的雷锋事迹,还将雷锋作为鲜活的素材融入其他教育活动,例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道德品质教育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时,教师对理论的讲解不局限于概念的说教,总要与先进人物的事迹与精神相对应,雷锋事迹及《雷锋日记》是使用率较高的素材。雷锋事迹进教材、进课堂,使雷锋精神融入很多人的道德认知。雷锋精神通过“代际传递”,势必会让一代又一代的人更多地了解雷锋、学习雷锋、立志成为新时代的雷锋。

二、活动中育人,学校要高度重视学雷锋纪念日活动

3月5日学雷锋纪念日活动,是不少学校的全校性主题活动之一。活动期间,各班级开展学雷锋主题班会,开展“争做新时代小雷锋”志愿服务活动,举办“讲雷锋故事”比赛,开展“这是我应该做的”主题讨论,对照雷锋事迹反思自己应该做什么、应该怎么做。另外,让学生走出校园学雷锋,也是学校加强与社区、街道互动和连接的重要方式。

活动中,让学生读懂雷锋精神,《雷锋日记》是主要的学习素材。有的学校将《雷锋日记》作为教学辅助资料,有的学校将《雷锋日记》作为学生的课外读物,有的学校通过让学生续写《雷锋日记》对雷锋精神进行与时俱进的传承。特别是《雷锋日记》中的“人生七问”,后人称之为“雷锋七问”,从一滴水、一线光、一颗粮食、一颗螺丝钉等七个方面深刻阐释了生命的意义。这种阐述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人生追问,也是当下及未来的人生之问。因而,雷锋的这篇日记在学校的思政教育中使用率非常高。在新的时代,如何用好《雷锋日记》也是个新课题。

三、学雷锋的常态化开展,激励学生以雷锋为人生榜样

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当学生存在思想困惑时,教师会让学生在雷锋精神中找答案。例如,有的学生在班级值日中不积极、有偷懒心理,其他同学对其很有意见。当教师以雷锋为例,学生就会意识到与雷锋主动做好事相比,自己连值日这种分内的事都不想做,太不应该了。

教育目标是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进行教学实施的,在事关意识形态教育的教学中,必须将“我是谁、我要成为什么样的人、我应该怎么做”这些“大问题”通过班会课、少先队活动、共青团团课、党课、专题讲座、沙龙研讨等形式,让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道德认知,转化为“怎么做”的行动指南,进而渗透到生涯教育中。无论在小学、中学、大学,教师及辅导员们常把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干一行爱一行、钻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等,作为鲜活的素材融入常态化教育活动中,这些活动日积月累、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广大学生,激励他们像雷锋同志一样成为“更好的自己”。

正因为学校教育的积极作为,60多年过去了,雷锋精神随着时代的进步被后人创造性地传承下来,成为中华儿女乃至世界人民的精神符号。因此,让雷锋精神历久弥新,将学雷锋作为学校的必修课,是学校义不容辞的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