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小飞最近总是找别人玩,我没有伴儿了。……”傍晚接女儿放学时,她闷闷不乐地对我说。
小飞是女儿的同班同学,我们两家住得近,自从上小学以来,两个孩子经常在一起玩,就连周末也会约好时间一块去公园。从一年级到三年级,她们都是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她们的友谊出现波折,缘于升入四年级之后,班里调整了座位,小飞的座位换到了后排,慢慢就和坐在前排的女儿互动少了。女儿一直把小飞当作最好的朋友,如今看到她总是跟别人一起玩,心情难免变得郁闷。
我想了想,用力抱了抱女儿,轻声安慰她:“我能理解你的心情,一个人的确太孤单了。不过,小飞是因为换座位找到了新的朋友,你也可以在就近位置找一个新朋友啊。”女儿摇摇头,沮丧地说:“她们都有自己的搭子呢!”
这可真是个难题,我想起女儿以前学过的一篇课文《怎么都快乐》,里面有这样一段话:“一个人玩,很好!独自一个,静悄悄的,正好用纸折船、折马……”我把这段话背给女儿听,想了想,又说:“有伴儿当然好,没有伴儿的时候,你也可以想办法让自己快乐。你平时就喜欢折纸、画画,我再给你买点彩纸和绘画用具,下课了做点自己喜欢的事情也很好。”女儿叹了一口气,说:“好吧,也只能这样了。”
接下来的几天,我接女儿放学时,她经常给我展示在课间折的小鸟、小船,或者她画的画,我一边夸她心灵手巧,一边暗自难过,因为这就意味着孩子这一天在学校还是没有玩伴。我实在想不出好办法,只好向一位从事教育行业的朋友求助,她听了我的讲述后,发来一段视频。
视频的主角是一个上幼儿园的小女孩,她跟爸爸吐槽,幼儿园的小朋友都不跟她玩。爸爸问她:“是这几天没有人和你玩,还是之前一直都没有呢?”小女孩说:“之前就一直没有。”爸爸想了一下,说:“那你可太厉害了,这么久没人跟你玩,你还能坚持每天去幼儿园,而且放学回来还那么开心。快告诉我,你是不是有超能力?”小女孩疑惑地眨眨眼,说:“我没有超能力。”爸爸微笑着告诉她:“是一种叫‘独立’的超能力啊,有了它,你一个人也能玩得特别开心。而且,拥有这种超能力的人,还会有其他的超能力,比如一种叫‘主动’的超能力。你想一想,如果你身边有小朋友摔倒了,你会不会主动把他扶起来?”小女孩用力地点点头。爸爸又说:“这样,你们就有机会成为朋友了呀。现在开动你的小脑袋想一想,要怎么才能主动交到更多的朋友呢?”小女孩开心地笑了,她说:“如果有小朋友画画,我可以夸他画得好看。……”
我看完后心情激动,回复朋友道:“我明白了,我需要多夸夸女儿,让她也拥有‘超能力’。”朋友发来微笑的表情,对我说:“其实,不管人生哪个阶段,都有交不到朋友的可能。对于孩子来说,我们当家长的应该一边共情他们的处境,一边积极地引导他们,既要让孩子学会和孤单相处,也要鼓励他们主动出击,寻找交朋友的机会,这样才会形成良性循环。”
当天晚上,女儿放学回来,我便给她看了那段视频,她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又过了几天,我接女儿放学时,她拿着一个彩纸折成的青蛙,笑着说:“我们班有个叫真真的同学,她也喜欢折纸,我把彩纸分给她一些,她就折了这只青蛙送给我。我们约好要再多学一些新花样。”我十分欣慰,赶紧夸她:“我没有说错吧,你也是个有‘超能力’的孩子呢,你用‘分享’的超能力收获了新朋友,真是太棒了!”
孩子的成长路上,关于友谊的考验还有许多。只要我们用心引导,孩子就能在独处中找到快乐,在主动中收获新的情谊。愿每个孩子都能在挑战与磨炼中,摸索到属于自己的“超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