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3月2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27期(总第4042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少做“笨大人”
■朱丹丹
《教育导报》2025年第27期(总第4042期) 导报二版

一天晚上,我在厨房忙碌,儿子突然跑过来,眨着大眼睛问:“妈妈,你知道怎么让肥皂喝水吗?”

我愣了一下,下意识地回答:“肥皂怎么喝水呀?它又没有嘴。”

没想到儿子却自信满满地说:“可以!”说着,他一把拉住我跑到卫生间,打开水龙头,把肥皂放在水下,用力搓起来。

“妈妈,你看,这样肥皂不就喝水了吗?它还有泡泡呢。”儿子兴奋地一边说,一边用小手不停地搓肥皂。

看着他的样子,我忍不住笑了起来,也被他的机灵劲儿打动了。原来,他所说的“肥皂喝水”是这么一回事。惊喜之余,我不禁想:为什么我就想不到呢?

类似的情景还发生在去年暑假。我和先生带儿子去海边玩,那里有一处海滨浴场,供游客戏水。傍晚时分,夕阳渐渐西沉,金色的光洒满海面,整个世界都沐浴在温暖的霞光中。这时,儿子忽然冒出一个问题:“爸爸妈妈,太阳也会玩水吗?”

先生听完,认真地回答:“不会,太阳是个火热的球体。”

儿子听得一头雾水,显然没弄明白“火热的球体”到底是什么意思。他转头看向我,期待着一个他能理解的答案。

我稍作思考,告诉他:“太阳的温度特别高,它还没碰到水,水就在很远很远的地方被晒干了。”

可儿子却皱着眉头,指着远处的海面急切地反驳:“可是你们看,太阳马上就要掉进海里了,它掉进海里不就可以玩水了吗?”

他的解释天真又可爱,我和先生相视一笑,无言以对。我们被儿子的奇思妙想折服了。

细想起来,我们常常下意识地用“理所当然”的答案去否定孩子的思考,习惯于用经验和固化的思维去看待一切,却忽略了孩子的世界是纯真的、开放的、充满各种可能性的。

我们应少做“笨大人”,时常像孩子一样用童心去感知一草一木、一花一叶,与孩子一起探索这世界的奇妙与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