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4月1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35期(总第4050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心理“聊”愈室
《教育导报》2025年第35期(总第4050期) 导报三版

本期嘉宾

张艳(四川省心理学会理事、西华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导师、成都市树德中学心理教师、四川省“十佳心育教师”、国家三级心理咨询师)

 

学生提问:上次数学考试我考了85分,觉得自己进步很大。可爸爸看到成绩后第一句话就是:“你的同桌又考了95分吧?”明明他之前说我有进步就行,现在却拿我和别人比。为什么家长说话总是前后矛盾?

 

亲爱的同学:

看到你满是委屈的倾诉,我的心猛地一揪。爸爸的话仿若寒风,吹散了你的喜悦。我太懂你的心情了,我也曾在育儿路上栽过跟头。我的儿子小学低段时,成绩总在及格线上挣扎。有次,他欢欢喜喜地拿着60分的试卷回家,眼中光芒闪烁,我却脱口问道:“班上最高分多少?”瞬间,他的眼神就黯淡下去。之后,他愈发沉默,我才懊悔万分——我忽略了他的努力。孩子进步时最盼望父母的肯定与拥抱,我却弄丢了这动力源泉。

孩子,别灰心,许多同学都有此困扰。从专业心理学看,家长常常陷入“比较泥沼”。当下竞争激烈,家长盼着你进步,习惯拿他人当“紧箍咒”,却忽略了你的渴望,一急就说错话。

“走心沟通术”

——把老爸拉回你这边

光难过、生闷气解决不了问题,得用心理学窍门平息“家庭小风波”。若想当面和老爸沟通,时机很关键。你可以挑个周末的夜晚,一家人围坐饭桌时,开启“走心沟通”。

你可以说:“爸爸,你之前说我有进步就行,这话像定心丸,让我学习起来特有劲儿。为了这次考试,我天天和难题‘死磕’,错题本都翻烂了,全是努力的痕迹。考85分我很高兴,本以为能被你夸奖,结果你提同桌成绩,我的高兴劲儿像泄了气的皮球,‘噗’地没了。爸爸,多看看我的付出,多鼓励我,这比啥都重要。”这运用了“情绪共鸣法”,能让老爸感同身受。

写信也管用。你可以把挑灯夜读、攻克难题、听到扎心话时的感受写在纸上,放在老爸床头,文字能让老爸静心琢磨。曾经有一个学生这样做了,他的爸爸看信后眼眶红了,向他道了歉,还定制了“成长加油计划”。

“目标融合计”

——让老爸看见你的努力

找个悠闲的午后,拉老爸坐下,铺开纸笔说:“爸爸,我知道你盼着我出息,咱们一起定学习目标,把大目标拆解,我每完成一个小目标,你就点赞,这样,我往前冲更有劲儿。”这背后是“目标激励心理”,老爸参与规划,能更清晰地看见你的努力,自然会减少比较。

平时也多和老爸分享学习上的趣事,比如:“今天,数学老师讲了一个神奇解题法,我一下就懂了,特‘牛’!”次数多了,老爸的关注点会从分数转向学习过程,看到你的成长。

家长请“换位”

——给孩子成长的力量

家长们,孩子的成长花园里,表扬是阳光,拥抱是微风。按照“正面管教”理念,多关注努力过程,孩子的“小马达”才会不停转动。

请换位思考,如果你工作出色,却遭领导比较,心里肯定不好受。所以拿到孩子的成绩单时,不管分数高低,先给他肯定的微笑,再问:“宝贝,这次考试下了不少功夫吧?讲讲。”让孩子感受到被重视,他才有勇气面对困难、主动突破。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因成绩引发的亲子矛盾实在是太常见了。小学时,孩子拼音默写没过关、数学计算失误,家长便心急如焚,担心基础打不牢,于是,呵斥孩子不够用心,孩子满心委屈;到了初中,课程增多,学业难度加大,孩子挑灯夜战,好不容易有进步,换来的却是“别人科科优秀,你还得加把劲”的对比;高中成绩起伏不定,孩子因难题没解出、知识点有疏漏而自责时,耳边却是家长“别人都能考好”的念叨。

这些矛盾并非无解。只要孩子勇敢地说出自己的付出与情绪,家长意识到自己的不当行为,及时调整教育方式,矛盾就能转化为成长的“助推器”。孩子的每一点进步都是宝藏,家长的每一次改变都是家庭的福音。

记住,成长之路偶有阴霾,但爱与理解是穿透乌云的阳光。愿你和家长携手走过风雨,迎接彩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