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读书日即将到来之际,空气中似乎弥漫着纸墨的香气,阅读的话题再次成为焦点。而我,一个曾经深陷“囤书癖”泥沼、被“翻页焦虑”折磨的读者,在接触电子阅读后,经历了一场奇妙的自我救赎。
曾经,我是个不折不扣的纸质书“囤书狂”。每到书店,我就像被施了魔法,眼睛扫过一本本陈列的书籍,仿佛看到了一个个亟待开启的宝藏世界。“这本是经典名著,必须收藏。”“那本是口碑极佳的新作,不能错过。”这样的念头在脑海中不断盘旋,于是,我的书架逐渐被塞得满满当当,甚至溢出到各个角落,囤书的速度远远超过了阅读的速度,看着那堆积如山却未翻开的书,焦虑感如影随形。每次拿起一本书,还没沉浸其中,我就会想到还有那么多书等着我,翻页的动作无疑变得沉重起来,这便是让我深受其扰的“翻页焦虑”。
转折发生在电子阅读兴起之时。起初,我对电子阅读充满了抵触。在我心中,纸质书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那质感十足的纸张、油墨散发的独特气息,都是阅读体验中不可或缺的部分。但在一次长途旅行中,为了减轻行李负担,我无奈地下载了几款阅读 APP,没想到,从此,我的阅读世界便打开了新的大门。
电子阅读的便捷无与伦比,只需一部小小的手机,就能装载成千上万本书籍,仿佛将一座移动图书馆揣进了口袋,不再需要担心书架空间不足,搬家时也不必为那沉重的书堆而发愁。这对于被纸质书囤放问题困扰的我来说,无疑是一场救赎。曾经为了安置新买的书,绞尽脑汁整理书架的日子一去不复返,如今,不管是在公交车上、地铁里,还是在咖啡馆等待的片刻闲暇,我只要掏出手机,就能随时随地开启阅读之旅。
电子阅读的“无限书单”更是让我的“囤书癖”得到了极大满足。在线书店里,书籍的种类丰富得超乎想象,从古老的经典文献到最新上架的热门畅销书,应有尽有。而且,各种推荐算法会根据我的阅读偏好,精准推送符合我口味的书籍,让我不断发现新的阅读宝藏。我再也不用像以前在实体书店那样,受限于店面的陈列和库存,常常因为找不到心仪的小众书籍而失望而归。如今,只要轻轻一点,那些曾经难以寻觅的书籍就能瞬间出现在我的电子书架上,获得一种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在逐渐适应电子阅读的过程中,我发现它不仅在囤书方面给予我自由,还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我的“翻页焦虑”。电子设备上的阅读软件大多都添加了记录阅读进度、设置阅读计划等功能。我可以清晰地看到自己已经读完了多少书,还剩下多少内容未读,这让阅读变得更有规划。不再像之前面对纸质书时,被那一本本未读之书的庞大数量压得喘不过气来。同时,电子阅读的批注、笔记功能也让我更深入地与书籍互动。看到精彩之处,随时标注、写下感悟,这些记录还能方便地随时查阅,让阅读的收获更加深刻。
当然,电子阅读并非十全十美。长时间盯着电子屏幕阅读,眼睛容易疲劳,这是不可忽视的问题。与纸质书相比,它也确实缺少了那种实实在在拿在手中翻阅的触摸感和仪式感。但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电子墨水屏设备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又弥补了这些不足。电子墨水屏模拟纸张的显示效果,对眼睛的刺激减弱,阅读体验也越来越接近纸质书。
回顾自己从对电子阅读的抗拒到依赖的过程,我感慨万千。电子阅读拯救了被“翻页焦虑”和“囤书癖”折磨的我,让阅读重新变得轻松愉悦。它让我明白,阅读的本质在于获取知识、感悟人生,而不在于阅读的载体是纸张还是屏幕。无论是纸质书还是电子书,只要能让我们沉浸其中,与文字产生共鸣,那便是有意义的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