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秋,我怀揣着推广阅读的梦想,决定带领家长们一起读书。作为老师,我深知“教育始于家庭”,只有家长重视阅读、爱上阅读,才能带领孩子走进书的奇妙世界。
经过4年的摸索,2020年10月,一套成熟的家长会共读方案出炉。热情洋溢的邀请函一经发出,“余老师爱大家的最好方式就是带着大家读书”这句话,瞬间点燃了家长们的热情。全班65%的家长踊跃报名,不少家长还主动提出担任义工,帮忙整理打卡作业,读书会一时热闹非凡。
我们的读书会形式丰富多样,有阅读、思考、交流,还有图文分享、短视频总结,以及记录心得的公众号文章。看着一篇篇饱含思想火花的文章,我感受到了家长们对孩子的爱和对阅读的热情。整个读书会满是活力与希望。
然而,读完《幸福的种子》《红色羊齿草的故乡》《火鞋与风鞋》这3本书后,问题接踵而至。打卡的总是那些熟悉面孔,参加交流的家长也越来越少,曾经热闹的讨论场景一去不复返。我努力组织活动、引导讨论,可家长们的热情仍逐渐消退,变得敷衍起来。
究竟是哪里出了问题?是选书不合适,还是活动形式太单调?深思熟虑后,我做出了“退居二线”的决定,打算把主动权交给家长,让他们成为读书会的主角。
在商议后续计划时,廷爸爸站了出来,他真诚地说:“要是我们自己都不能坚持读书,还怎么要求孩子呢?读书能让我们更懂孩子,用更好的方式教育他们。”在廷爸爸等热心家长的带动下,家长们开始筹措新方案,成立了好几个“部门”:组织部负责整体规划和协调,主持部把控读书活动的流程,文稿部整理打卡作业、写交流文章,财务部管理经费收支。大家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家长们展现出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让我大为惊叹。
新模式下,家长们的变化显而易见:涵妈妈从偶尔看看打卡内容,变成认真读书、主动查资料,还在交流会上分享自己的见解;淋妈妈改变了简单粗暴的教育方式,尝试着用书上学习的方法和孩子沟通……家长们在共读共学中,慢慢成为了更优秀的引路人。
家长的变化也深刻影响着孩子们。许多孩子养成了爱读书的习惯,曾经一提起读书就头疼的珣珣,如今常常捧着书看得入迷。亲子关系也更和谐了,孩子和家长有了更多共同话题,家庭氛围温馨、融洽,实现了家长和孩子的双向成长。
如今,我成了“技术顾问”,以更轻松的心态参与读书会。家长管理读书会以来,两年时间里,我们又共读了13本书。看着家长和孩子们在读书会中共同成长、进步,我知道,这份坚持意义非凡。读书会就像一颗种子,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绽放出了美丽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