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2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92期(总第3987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三策略”提升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重庆市开州区敦好镇中心小学 李宏龙
教法探究《教育导报》2024年第92期(总第3987期) 导报三版

在小学数学教育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它不仅是培养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基石,更是学生未来学习和发展中不可或缺的能力。为了切实提升小学生的思维能力,落实数学核心素养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深入研究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以课标精神为引领,以学生视角,紧密联系生活实际,结合具体的学习内容,以富有启发性的问题为引导,巧妙运用学习工具,在合作与探究的学习环境中,不断推动小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提升。

一、设计问题,用好学生思维发展“罗盘”

教师精心设计能引起每位学生思考的问题,创设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矛盾和冲突的情境,是激发学生思维的关键。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设计的问题应具有挑战性,能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有效的问题不仅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还能够帮助他们建立起完整的知识体系。例如,教学人教版数学五年级下册《探索图形》,老师复习正方体的特征后,提问:“如果将边长1分米的正方体每面涂色后拆分成若干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你怎样来给这些小正方体分类?”这样的问题不仅能够深化学生对正方体特征的进一步理解,帮助学生提升空间想象能力,还能够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观察、分析、归纳能力。同时,老师在问题设计时,还应当注意问题的层次性和递进性。同例,当学生明白按小正方体涂色的面分类后,老师进一步提问:“不同面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多少个?”这样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的问题设置,逐步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不断提升他们的思维层次。这种以问题为导引的教学方法,不仅能够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精神。

二、利用学具,启动学生思维发展“引擎”

小学生因为生活经验的缺乏,对抽象的数学知识会产生理解上的困难,有经验的教师会使用学具,让抽象的知识更直观、形象。学具不仅是辅助教学的工具,更是激发学生思维火花、开启智慧之门的钥匙。俗话说:“眼过千遍,不如手过一遍。”学生在直观、具体操作学具的过程中,更加深入地理解数学概念和原理。例如,教学《探索图形》时,教师提供若干边长1厘米的小正方体,让学生组内拼接组合成边长2厘米、3厘米、4厘米……的大正方体,然后每面涂色,探索这些三面涂色、两面涂色、一面涂色和没有涂色的小正方体各多少个。在操作过程中,学生能清楚地观察到小正方体涂色的情况,再让学生抽象出相关的计算模型就容易很多。如此动手操作将抽象的空间思考问题具体化、形象化,学生的思维会自然而然地得到锻炼和提升。这种由抽象到具体、由复杂到简单的转化过程,正是数学思维训练的重要途径。因此,教师应当充分利用学具这一教学资源,精心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思考,在思考中进步,真正启动他们思维发展的“引擎”。

三、合作探究,转动学生思维发展的“钥匙”

合作探究是一种有效的学习方式,它不仅能够促进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还能够显著提升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共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合作中必然会涉及思维的碰撞和交流。通过不同观点的交锋和融合,学生的思维会得到极大的拓展和深化。例如,在教学《圆锥的体积》时,师生一起设计实验单,老师引导学生猜想、观察圆柱、圆锥的特点,让学生在小组内议一议后进行实验,通过实验,小组同学就能发现等底等高圆锥、圆柱体积的关系。实验过程中,学生不仅能够掌握相关的数学知识,还能够学会如何与他人合作,如何有效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合作探究中,每个学生都能够发挥自己的长处和优势,为团队贡献自己的力量。这种学习方式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还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和领导能力。

思维是数学的体操。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创新,提出有效问题,让学生在问题探究中锻炼思维;在动手操作中深化数学理解,激活数学思维;在合作探究中拓宽数学思维的边界,提升数学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