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有很多物产,也有很多传统技艺。妈妈是从事文化工作的,耳濡目染,我对非遗特别关注与喜爱。
闲暇时光,我喜欢跟着妈妈去采风,去拜访传统手艺人。家乡处于城乡接合部,山下产白垩土,这种土适合制作陶器,山下的村庄便有制作陶器的作坊。妈妈说这种陶器叫炻陶,是省级非遗项目,在我们这儿已制作和使用了1000多年,听到此,我感到非常自豪。
我也爱跟着妈妈去开展“送戏下乡”活动,其中有种演唱形式比较吸引人:一人左手持板,右手执鼓棒,自敲自击自唱。妈妈告诉我,那叫鼓儿词,又叫鲁南小鼓,是我们这儿独有的一种演唱形式。妈妈说,她小时候经常在赶集时听鼓儿词,而今网络发达了,没人听了,也没人唱了,很遗憾鼓儿词只能成为一种怀旧的表演形式。
爸爸常带着我回老家。他的故乡是一个小山村,崎岖的山路通向村庄,路旁放置着石碾、石臼,村里还有“石敢当”“石婆婆”等。爸爸说,家里有祖辈曾是周边有名的石匠,无论是刻碑还是雕琢龙凤浮雕,都远近闻名。如今会这门手艺的人不多了,机器作业代替了一部分手工作业。大爷继承了这种技艺,他送给我一个早就准备好的石雕礼物——一只可爱的小猴子骑在一匹马上,并告诉我寓意“马上封侯”,我们家姓侯,这也寄寓着他的期待。
农村的家什挺多,大伯的家里有放水饺的锅簰、有蓑衣,这些都是在城里很难见到的物件。妈妈说,这些在我们本地都被纳入了非遗项目,大娘还是韭菜花、酱豆子制作的传承人。中午用餐的时候,好吃的饭菜摆了满桌,盛放饭菜的家什是用高粱秆做的,我最爱吃大娘炸的丸子,还有黄瓜蘸酱。妈妈说,这蘸酱是祖上传下来的技艺,本地只有大娘会这种技艺,都快失传了。吃上一口,咸咸的、甜甜的、香香的,浓郁的味道,乡愁的味道。
学校开设了乡土课程,我常常把我知道的知识在课堂上“显摆”,并把陶器、糖人等拿到课堂上展示,我还把妈妈给我讲的本地传说讲给同学们听。不只同学们称我为“土专家”,就连老师都对我竖起大拇指。老师知道妈妈是从事文化工作的,于是主动与她联系,希望让本地的非遗项目进校园,让大家开开眼界、了解传统文化。学校专门进行了一场非遗展演活动,我和几位同学作为八极拳市级非遗传承人,也参加了活动。
妈妈说非遗是生活,也是艺术,存在于各个领域。她还告诉我,要适时把非遗项目传播下去。而我觉得,非遗就像撒落在世间的花朵,大家都来播种、耕耘,让其竞相绽放。
山东省枣庄市齐村镇渴口中学八(3)班 侯钦雅
指导教师 侯铭
点评
文章语言生动活泼,结构清晰、有条理。作者在父母的影响下感知非遗、认识非遗,并以生活为出发点,立志传承和保护非遗,表达了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