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1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9期(总第402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 AI+教学”:构建面向未来的教学新生态
■四川师范大学 周雄俊
《教育导报》2025年第9期(总第4024期) 导报三版

人工智能( AI)作为驱动数字化转型的核心技术力量,正在重塑数字时代各行业的发展格局。今年春节期间,国产 AI大模型“深度求索”( DeepSeek)凭借卓越表现引发社会广泛关注,这一现象折射出了 AI技术的快速发展。教育作为培养未来人才的核心领域,需要积极探索如何与 AI深度融合。而课堂教学作为教育活动的关键环节,需要教师在关注 AI技术应用的同时,深入思考其发展对现行教学理念、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的挑战。如何通过AI的介入,构建适应时代要求的课堂教学范式,提升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成为教师当前必需关注的重要课题。

目前,基础教育领域正积极探索AI的教学应用之路。许多一线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引入 AI技术辅助教学,并形成了不少实践案例。总体来看,当前课堂教学中 AI的应用主要集中在辅助环节,发挥着工具性的作用。然而,随着 AI功能的持续进步以及教师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 AI助教、 AI导师等智能教学系统会陆续出现, AI的教学应用将会从工具性应用转向教学模式的重构, AI的介入让“大规模因材施教”成为可能。这意味着,“ AI+教学”将成为未来教学的新起点。

一、“ AI+教学”的构建意义

传统课堂教学模式是建立在工业时代标准化教育理念之上的教学模式,强调统一的教学进度、统一的教学内容和统一的教学评价。此模式在大规模高效率人才培养的前提下,会部分牺牲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并导致学生的创新能力、批判性思维、终身学习能力难以得到有效培养。对此,教育领域早已有共识,并提出了“以学为中心”,在学习数据与学习资源的支持下,实现学生的个别化、差异化学习的教学改革理念与方法,以解决当前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随着 AI技术的不断发展,个别化、差异化学习将得以真正实现。

课堂教学中,引入 AI智能系统,可以有效实现基于数据支持的因材施教。如智能评测系统可以自动批改作业,分析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识别学习困难点,为教师提供个性化的教学建议;智能教学系统实时获得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分析学生的学习特征和认知规律,为教师提供精准的教学决策支持;系统帮助教师快速生成符合学生学习特征与学习要求的学习任务,构建差异化的学习场景;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实现因材施教。

学生学习中,以知识图谱为基础,引入具备 AI功能的自适应学习系统,可以有效构建“学为中心”的教学模式。这类自适应学习系统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和理解程度,自动调整教学内容的难度和呈现方式,提供个性化的学习路径。这种转变构建了差异化的学习路径,提升了学习效率,还可以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字化学习能力。

教与学的方式上,引入 AI作为教师智囊与学生导师,可以有效推进教学方式的真正转变。当前的教学改革,提出要更多地将学习内容与学习任务融入真实问题的解决之中,这需要教师创设真实情境下的复杂问题链,将知识学习和应用转化为项目式学习或问题式学习,这一过程的实现,工作量较大。在 AI的支持下,教师可以在减少工作量的同时实现高质量的问题与情境创设。学生在 AI导师的支持下开展项目学习,可以实现将学习过程融入自身的认知建构实践中。这种探究式学习,帮助学生在获取、应用知识的同时,经历解决现实问题的挑战,体验思维碰撞,形成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和终身学习的核心素养。

二、“ AI+教学”的核心特征

“ AI+教学”的首要特征是教学决策的数据化。通过采集和分析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教师准确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制定针对性的教学策略。例如,智能教学系统可以识别学生在特定知识上的认知偏差,及时提供针对性学习资源,防止知识漏洞的积累。

“AI+教学”的另一重要特征是个别化的学习支持和差异化的学习资源提供。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虽然具备相应的理念,但要实现个别化与差异化的学习支持与学习资源提供,成本高,依靠教师个体难以有效实现。而 AI技术解决了这一难题,智能教学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风格、认知特点和兴趣爱好,推荐最适合的学习资源和学习路径,并且可以帮助调控学习节奏,指导学习方法。

人机协同的教学模式也是“ AI+教学”的显著特征。随着 AI技术的发展,其在知识领域的权威性会不断增高。在人机协同模式下, AI可承担知识提供、内容讲授、练习评测等重复性工作,在项目式学习中甚至可以担任学生导师;而教师则可更专注于教学设计、学习引导和情感交流等创造性工作。这种人机协同模式不仅能提高教学效率,还使教师能够更好地发挥其专业优势。

三、“ AI+教学”的实践路径

要实现“AI+教学”,教师角色的转型是关键。在数字时代,教师要转变知识权威的身份,成为学习指导专家,需要从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习设计师和引导者,数字时代教师的核心价值在于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创新能力、终身学习能力。教师应充分理解当前教学改革的要求,理解数字时代学习的特征,在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目标导向下,发展自己的教学设计能力与学习支持能力,提升自己的数字素养,形成与 AI协同工作的能力,具备实现基于学情开展个性化教学设计、调整教学策略、规划教学评价,完成个性化学习支持等活动的能力。

要实现“AI+教学”,智能化教学环境建设是基础。教育行政部门、学校要建设良好的学校网络,提供有效的智能教学平台,建立精准的学习数据采集与分析系统、开发与供给个性化学习资源等。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系统的开放性和兼容性,确保不同系统之间的数据互通和资源共享。

要实现“AI+教学”,教学评价体系的革新是重要保障。这里所指的教学评价体系,既包括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也包括针对教师的评价体系。在针对学生的评价体系革新中,需要构建多元化的评价指标。传统的标准化考试已难以全面反映学生的学习成效,也难以评估学生的发展前景。在智慧教学实施中,评价方式要更加多元化,应包括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和能力导向评价等。在针对教师的评价体系革新中,需要利用 AI技术构建有效的教师教学数字画像,通过数字画像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提升教师在数字时代的新教学能力。

综上,构建“AI+教学”的新生态,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教育管理者、教师、技术人员的共同努力。在这个过程中,我们既要充分发挥 AI技术的优势,也要坚持以学习者为中心,本着“育人为本”的原则,保持教育的温度。在面向未来的教育图景中, AI技术必然会融入教育教学的全流程,但需要强调的是——“AI+教学”不是用 AI取代教师,而是用 AI赋能教学,让每个学生都能获得最适合自己的教学。无论在哪类教育活动中,教师的创造力与同理心等都具备不可替代的价值,我们需要 AI赋能与人文精神并重,方能构建有温度、有深度的未来教育新生态。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教育的创新发展,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求的创新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