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新年进步》
刘宇/潘妍 著
出版社: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5年1月
ISBN:9787559874467
《朋友,新年进步》以1952年至1988年间中国大学校园的500余张贺年片为切入点,通过图像与文献的双重叙事,绘制了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独特历史图景。这些贺年片不仅是传递祝福的媒介,更成为承载社会变迁、大学精神与集体记忆的“视觉档案”。
书中涉及的大学涵盖地质、交通、水利、化工等领域,如中国地质大学、西南交通大学、河海大学等,每一张贺年片都映射出特定年代的学科特色与社会使命。唐山铁道学院(今西南交通大学)的贺年片中,火车头“昂首挺胸”的形象成为“铁老大”时代的缩影,象征着计划经济时期铁路系统的自信与荣耀;北京地质学院的贺年片则定格了勘探队员的英勇身影,与《勘探队员之歌》共同构成地质人的精神图腾。作者通过校史档案与图像互证,揭示了院系调整、大学外迁等重大历史事件对大学教育格局的深远影响,填补了传统文献中“冷冰冰的文字”所缺失的情感温度。
贺年片的设计语言是本书的亮点。20世纪50年代至80年代的贺年片,虽然受限于物质条件,却迸发出独特的创造力:手绘纹饰、书法拼贴、复古字体等元素,展现出从“敦煌热”到“乒乓热”的时代审美潮流;黑白影像为主,化工大学的彩色卡片成为技术突破的象征;武汉水利电力学院的贺年片印有毛泽东的诗句“高峡出平湖”,呼应三峡工程的宏伟愿景;华东水利学院则以双龙戏珠图案装饰水库图像,将传统吉祥符号融入现代水利主题。这些设计不仅是美术风格的呈现,更是意识形态的投射。书中指出,贺年片的社交属性使其成为校园文化的传播载体。地质学院的登山场景、水利学院的大坝图像、体育院校的足球赛画面,既记录了大学生的日常生活,也彰显了“为祖国建设而学习”的时代精神。
该书通过私人收藏的贺年片,将个体记忆升华为公共历史的见证。这些卡片多由各高校的校友保存,承载着那些年代中国人的青春故事:上世纪50年代的地质队员在贺年片上写下“为祖国寻找矿藏”的誓言,上世纪80年代的大学生则在卡片背面题写“奋发图强”的新年寄语。作者刘宇与潘妍以“拼图式”的研究方法,将这些零散的碎片串联成连贯的叙事,使消逝的校园生活与人物命运重新鲜活起来。
书中特别关注了大学外迁与合并的历史细节。北京地质学院因各种原因先后迁至湖北江陵、武汉,最终更名为中国地质大学;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则从北京迁至郑州,成为南水北调工程的技术支柱。这些流动的校史,通过贺年片上的地址变更与图像更迭,折射出国家战略与个人命运的重叠交织。
作为一部视觉文献集,《朋友,新年进步》的装帧设计本身即是对20世纪美学的致敬。全书采用复古典雅的风格:潘通专绿色书口刷边、红色标题字体、85克艺术超感纸的颗粒质感,还原了旧日贺年片的触感与色彩。随书附赠的原貌复刻贺年片,更让读者得以亲手触摸历史,完成从“观看”到“体验”的跨越。这种设计不仅服务于内容,更构建了一种怀旧仪式。翻阅此书时,读者仿佛置身于上世纪50年代的大学礼堂、60年代的水利工地、80年代的足球场边,在图像与文字的共振中,感受“从前慢”时代的情感厚度。
《朋友,新年进步》的价值不仅在于记录过去,更在于启发当下。书中对大学排名、专业变迁、教育的反思,提醒我们重拾“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初心。在数字化时代,贺年片虽已式微,但其承载的人文精神——对知识的敬畏、对国家的热忱、对同窗的情谊,仍是教育不可或缺的底色。
正如冯克力所言,这些贺年卡“于尺寸之间,承载了道不尽的况味”。它们不仅是历史的碎片,更是未来的镜子,映照出教育应有的人文温度与理想光芒。新年之际,这部书不仅传递着“进步”的美好祝福,更呼唤着某些珍贵的精神回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