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性格比较内向沉稳,从小就是如此,显得活泼不足。妹妹跟我的性格完全相反,她爱说爱笑,热衷跟人打交道,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情商高”。再加上妹妹比我漂亮,亲戚们都喜欢她。而我是没什么存在感,除了学期末能拿回第一名的奖状,我平时是完全被忽略的角色。
我喜欢看书,一坐就是小半天。妹妹坐不住,喜欢往外跑。家里“外交”方面的事,母亲都让妹妹去做,比如去邻居家借东西、去小卖部打酱油之类的事。有一次,小姨忧心忡忡地看着我,对母亲说:“姐,你不管管老大可不行啊。你看她现在像个小书呆子,长大了可怎么办?你得让她跟老二学学,得锻炼她,以后买东西这类的事就让她去做。”
我听了这话很不高兴,买东西这类事我又不是不会,只是不喜欢去做,这类简单的事能锻炼什么?我不会讨好人,于是噘着嘴不看小姨。母亲替我解围:“小孩子嘛,爱干啥干啥,随她们怎样。”小姨依旧不依不饶:“小孩子就像小树,不修枝剪叶怎么成才?小孩子都是管出来的、教出来的。姐,你可不能太心大了!”母亲说:“对,小孩子就像小树,她是哪种树自然就会长成哪种树,有的小孩是槐树,有的小孩是杨树,有的小孩是枣树。大人只管修个小枝、剪个小叶就行了。”母亲确实是这样做的,她并非不管我,一些习惯养成方面的事她要管,只是我的“长势”顺其自然。
那次之后,我觉得母亲给了我底气,不再觉得自己的性格不好。母亲还总是夸我,说我能沉下心来,将来做任何事都能行。我喜欢躲在屋子里看书,母亲还到处帮我搜罗书。那个年代没闲钱买书,母亲去城里走亲戚,总会跟人家讨要几本书回来给我看。我喜欢学习,喜欢安静的学习环境,无论我提什么要求,她都尽量满足我。
当然,母亲对妹妹的爱也是如此。妹妹的小嘴巴每天都说个不停,说起话来手舞足蹈,肢体语言和面部表情都非常丰富。无论妹妹说什么,母亲都会认真听,还不停地说:“是吗?”“真的呀!”“后来呢?”妹妹的话,经常逗得母亲哈哈大笑,有时她笑得腰都直不起来了。妹妹喜欢交朋友,经常带一大帮孩子来家里玩,母亲每次都热情招待大家。后来,妹妹想自己创业,母亲也不反对,全力支持她。
回顾自己的成长过程,我没有感受到被改造的疼痛,反而有肆意生长的畅快。
仅有一次,我在青春期迷惘阶段,突然就对自己的性格产生了怀疑。在大众眼中,我这种性格是不好的,对将来的发展很不利。我苦恼于自己没有八面玲珑的心思,无法从容应对各种人际关系。我跟母亲说起自己的困惑,她笑着说:“我就喜欢你的性子!这个世界上的人,啥性情的都有,这才有意思呢。如果人人都是一样的,那不就糟了?哪种性格都有好的方面,扬长避短就行了。”母亲到底是读过书的,一句话就让我踏实下来。
如此过了很多年,我很满意自己的性格,也满意自己的生活状态,觉得此生母亲让我受益良多。每个母亲都爱孩子,但如何爱孩子是一种智慧。如今,我看到很多年轻的母亲在培养孩子方面过于拧巴,总想把孩子塑造成世俗观念中好的样子。但我想说,母爱是成全,不是改造,顺势而为才是母亲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