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28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5年第70期(总第4085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放下一半伞檐
李艳玲
《教育导报》2025年第70期(总第4085期) 导报三版

“妈妈,可以踩水玩吗?”放学路上,儿子仰着小脸问我,被雨水洗过的眼眸亮晶晶的。我脱口而出:“去吧。”话音未落,儿子已经雀跃着冲进雨幕,水花溅湿了他的裤脚,他却毫不在意。看着他蹲在水洼边,小手小心翼翼地护送一片载着蚂蚁的落叶“过河”,我的思绪飘回了30年前。

小时候,雨天是母亲一连串的“不许”:“不许踩水,会把鞋袜打湿。”“不许跑,摔倒了会受伤。”“不许歪着打伞,淋了雨要感冒。”记忆里的雨天,我总缩在伞下的小小“禁地”里,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唯恐踏入“雷区”。有一次偷偷踩了个水洼,回家被母亲发现鞋袜湿了,挨了好一顿数落。自那以后,我再也不敢在雨天肆意玩耍,那些本该溅起水花的童年,就这样在“为你好”的叮嘱里,变得湿漉漉又沉甸甸。

此刻,儿子全然沉浸在他的水洼世界里。雨点砸在水面,泛起细密的涟漪,像谁撒了一把碎银;落叶载着小蚂蚁,在波纹里忽上忽下,俨然是一场惊心动魄的冒险;积水倒映着被雨水洗亮的天空,云影悠悠流转,竟成了另一个颠倒的宇宙。水珠顺着儿子的帽檐滴落,裤脚渐渐洇出深色的水渍,可他浑然不觉,只是专注地观察着水面上发生的一切。

我突然意识到,当年被母亲“保护”起来的,何止是一双不会打湿的鞋袜、一副不会感冒的身体?那些“不可以”像一堵无形的墙,把我与自然的连接、对世界的好奇,还有沉浸当下的快乐,全都挡在了外面。就像这个水洼,在我眼里不过是一滩积水,在儿子眼里却是充满惊喜的微观世界。而我们这些做父母的,总在不经意间,用自以为是的“保护”,剥夺了孩子发现和享受美好的权利。

这样的“保护”在育儿的路上随处可见:孩子学走路时,怕他摔着,我们总忍不住伸手搀扶;学吃饭时,怕他弄脏衣服,我们便追在后面喂;学骑自行车时,怕他磕着,我们紧紧抓着后座不松手。我们总以为,把孩子护在精心打造的“安全区”,就能让他少受伤害,却忘了成长本就是不断试错的过程,那些被我们视作“危险”的尝试,恰恰是孩子认识世界、锻炼能力的宝贵机会。

当然,允许孩子探索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真正的教育智慧,是在“保护”与“放手”之间找到度,既守住安全的底线,又给孩子足够的空间去体验、去成长。

回家的路上,儿子依旧兴致勃勃地分享着他的“水洼奇遇”,脸上洋溢着满足的笑容。虽然他的衣服湿了大半,书包带子上还挂着几片小树叶,但我知道,今天他收获的快乐,远胜过拥有10件干爽的衣裳。

孩子不该是温室里的花朵,而应是风雨中自由生长的树苗。作为父母,我们的责任不是为孩子遮挡所有的风雨,而是教会他们如何在雨中前行。下次雨天,不妨放下一半伞檐,让孩子的小脚踩出属于自己的水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