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7月7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66期(总第3714期) 导报二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葫芦”里的馆校合作与学科融合
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育集团举行第17届教学节活动
《教育导报》2022年第66期(总第3714期) 导报二版

本报讯(实习记者 张玥 记者 倪秀)轻快悠扬的乐曲响起,一位位身着汉服,端着镂空葫芦工艺品的小姑娘逐一在舞台亮相。灯光暗下来,镂空的葫芦里散射出五彩华光,整个会场都在葫芦华灯的映照下熠熠生辉……7月6日,“链馆校合作优育人生态”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教育集团第17届教学节在成都市龙江路小学成华校区(以下简称“龙成小学”)举行。本届教学节通过课程展示、心理剧、歌舞表演等形式进行馆校课程汇报,展示了龙成小学借助葫芦馆校课程实现学科融合,践行五育并举的教学实践。

从一篇课文开始的项目式学习

为什么想到种葫芦?据三年级项目组指导老师胡程茜介绍,二年级的语文课中,学生学习了《我要的是葫芦》这篇课文,他们就好奇为什么蚜虫就能让葫芦死掉。于是,老师就引导学生查阅葫芦种植的基本知识,点燃了他们种植葫芦的兴趣。

随后,老师让学生以“如何种活葫芦”为问题导向,展开小组合作、实践探究,了解葫芦种植知识,获得葫芦种植生活经验。

在师生的汇报中,记者发现,三年级的项目式学习融合了语文、科学、劳动等学科,将学习空间和葫芦场馆进行了有效链接,促进跨班级、跨年级、跨学科的合作。

如今,龙成小学利用屋顶平台建起了“葫芦大有园”,从三年级开始,便为学生开设了“葫芦馆校课程”。以葫芦种植为切口进行劳动教育,三年级的学生只需要种活葫芦,四年级的学生就要将葫芦种植的过程撰写成《葫芦种植指南》……针对不同学生和葫芦种植的不同阶段,龙成小学为学生设置的项目目标也不尽相同。

“葫芦馆校课程”由学校的科学老师带头,先教其他学科的教师葫芦种植技巧,各学科老师再将学生分组,辅导学生的葫芦种植。为了让学生掌握更为专业的葫芦种植技巧,龙成小学还邀请了成都市农科院葫芦种植专家来学校,手把手传授学生葫芦种植知识。

这一门别出心裁的“葫芦馆校课程”没有局限在场馆和教室内,在龙江路小学教育集团第17届教学节的会场外,学生还带来了他们亲手制作的葫芦主题文创产品供参会者选购:精致的葫芦镂空雕花灯,学生亲手撰写排版的《葫芦种植指南》,古风古色的手绘葫芦扇,引得与会嘉宾“一葫难求”。

学生手脑并用,实现向上发展

种植葫芦看似是劳动教育课,但其内涵却不止于此。学生在参与该课程后,需要以小组为项目组,撰写一本《葫芦种植指南》。这本种植指南从目录设计、内容编写、再到美工排版,都需要学生亲手完成设计。撰写完成后,学生需要参加由各学科老师及出版专业人士组成的“审稿会”,通过了审稿,才算过关。

“你们现在看到的指南,我们可是费了大心思!”四年级学生在现场讲起了《葫芦种植指南》的诞生过程。这本融合了多学科知识的《葫芦种植指南》,竟是起源于一个“失误”。有一次,三年级的学生在种植葫芦一周后去看幼苗。可到了种植点后发现,一周前认真种植的葫芦幼苗已经死了一株,这个失误令学生失望不已。

这次失败的种植经历让老师意识到,三年级的学生尚不具备成熟的葫芦种植技巧,因此,编写一本科学易懂的种植指南,既能满足学生种植活葫芦的愿望,又能让学生在制作种植指南的过程中掌握其他学科的技能。

如今,“葫芦”也成了龙成小学的文化符号,小小的卡通葫芦——“福娃”出自学生征集的作品,相关的葫芦文创产品也从这些富有“创意”的小手中诞生。由此,学校还将“葫芦”种植过程中的小插曲同心理教育相结合,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们自导自演出一部部“葫芦主体心理剧”,既为学生进行了心理教育,又锻炼了他们的创作能力和表演能力。

“劳动教育,应该是‘泛劳动’,要让学生能够手脑并用,最终实现向上发展。龙成小学的葫芦馆校课程是一次很好的探索和践行。”成都师范学院教授姚文忠在教学节上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