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15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2年第110期(总第3758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能指能导”:研学旅行指导师的胜任关键
■缪贞谊
观点《教育导报》2022年第110期(总第3758期) 导报三版

最近,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分类大典(2022年版)》,新职业“研学旅行指导师”(以下简称“指导师”)名列其中,这将为从业者提供身份证明,也为中小学研学旅行(简称“研旅”)健康快速发展夯实人才基础。指导师是开展研旅活动的核心角色,是保证研旅质量的重要因素。笔者结合近年研旅教育经验,并曾考察多地研旅项目,认为指导师胜任的关键在于“能指能导”。

“能指”说的是指导师在工作中,能确指研旅相关问题的一种能力,其主要包括:

一能指出文件要旨。近十年,国家相继颁布了《国民旅游休闲纲要(2013-2020年)》2013年)、《关于进一步做好中小学生研学旅行试点工作的通知》(2014年)、《关于推进中小学生研学旅行的意见》(2016年)、《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2017年)等指导性文件,为中小学生研旅开展提供政策依据。指导师必须认真研读顶层设计,深刻领会研旅的内涵、价值、背景等,确保指导工作“不偏题、不走样”。

二能指明主体职责。研旅是教育部门和学校有计划组织安排的集体性校外教育活动,在活动实施中必然牵涉到学校、旅行社、研学机构、基地(营地)和家庭等主体,乃至公安、财政、交通、食药监等行政部门。指导师只有全面了解主体(部门)协作制度和职责分工,才能高效协调好研旅的联动合作,为安全保障、资金筹措、宣传推广等建言献策。

三能指定研旅课程。指导师要结合国家教育方针、当地域情,有计划分步骤地发掘爱国革命、自然科普、环保发展、农耕体验、励志拓展等多种课程资源,为不同校情、生情的研旅对象推介指定合适课程;或根据他们的诉求,利用已有的研旅资源,科学合理的修正指定课程,促进研旅课程与学校师生间的有效对接,最终达成预期目标。

“指”是“导”的前期预设,“导”是“指”的后期落实。研旅是“教育+旅游”的结合体,具有双重属性,目前从业者多是旅行社导游、教培机构教师,基地(营地)讲解员等。笔者认为,指导师除了“能指”,还需做到以下“能导”:

一能导“游”。研旅是学生走出校园“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实践活动,具有旅游特性。这要求指导师具备导游的基本素养,比如能够组织、协调、指导研学活动项目开展,能够解答学生问询、帮助学生食宿行、保护学生人身财产安全、处理突发事件等。此外,还能够规范有效收集、记录、分析、反馈研旅过程相关信息,努力搭好主办方、承办方、供应方之间的桥梁。

二能导“学”。研旅必修课是中小学生德育能力、综合实践能力培养有效途径。指导师不仅要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等理论知识,还要了解学生学龄段科目、校本课程等。同时,能根据不同研旅任务,有针对性地开发研学项目,编制并实施研学活动方案计划,促进研旅学习与学校课程有机融合,引导学生在快乐研旅中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实现寓“学”于“游”、“游”“学”兼顾。

三能导“向”。指导师要善导“游”“学”,还要善导发展的方向,把研旅新动向纳入时代思想新方向,教育理念新风向中,加速研学产品的创新,避免同质化,提升“扩容深化”的整体服务品质;处理好各主体的利益,尤其在“双减”政策下,切实引导研旅“立德树人”效益与基地(营地)、旅行社“打造品牌”效应的互赢。

“能指”与“能导”,相辅相成、相得益彰。指导师只有通过不断的“指”“导”实践,才能提升研旅活动的胜任力。研旅指导师是新兴职业,目前国家虽尚未出台统一岗前培训、职称考评等配套机制,但已预见此行业的光明前景。

(作者系中国寿山石馆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