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2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16期(总第3781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数学学科视域下的“二十四节气”
四川师范大学附属青台山中学 姜仁志 成都市双流区立格实验学校 辜曼莎
《教育导报》2023年第16期(总第3781期) 导报三版

“二十四节气”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很多成年人也不能熟练地说出“二十四节气”,学生对其理解更是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的学科教学中对“二十四节气”进行渗透教学很有必要,而数学学科作为基础性学科,对于“二十四节气”的设置原理必须作出解释,加深学生理解,感受中国传统文化和数学的双重魅力,了解数学“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

从数学的角度来思考,“二十四节气”其实是把周角等分为24等份的分界线。因此,在《角的度量》教学中,把这个内容融合进教学内容,让学生尝试从“角的度数的视角来解读古人创生‘二十四节气’的内在机理”。

首先,把地球绕太阳旋转的轨迹看成一个平面,当做360°的周角,然后把这个周角先等分成4份,就得到四个最重要的节气“两分”(春分、秋分)和“两至”(夏至、冬至)。再把每大份等分成两小份,又会得到四个次重要的节气“四立”(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最后把每小份再细分为更小的三份,就能得到完整的“二十四节气”平面示意图。由此可见,“二十四节气”中每一个节气实质上是一个15°的角。通过科学理念的渗透,学生从二十四节气入手,提升了对数学知识的兴趣。

“二十四节气”号称我国的“第五大发明”,内容丰富、体系庞大、结构严谨。它的知识体系涵盖了天文、地理、农业、动植物、物理、文学、艺术和数学等多个学科领域,具有完整的知识体系,蕴含着鲜明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和深厚的文化积淀,它承载着中国传统精神文化。作为学科教学,除了从“二十四节气”这一历法中借用丰富素材、融合节气知识以外,还应该引导学生领悟古人创生这一历法所用到的思维方式,并由此融合到教学过程,为知识学习和历法传承服务。

具体来说,“二十四节气”中首先涉及到平均思维,它是从年→季→月逐渐深入,不断把一个大单位平均分成多个小单位的思考策略来进行创生的。这与数学的数量关系是不谋而合的,比如千米→米→分米→厘米等,如果在数学教学中也能展开这样的类比,学生的思维得到更大的提升。其次,“二十四节气”用到了审美化思维,从时间分布上来看,整齐均匀分布在各月,有着一种严谨的次序美。如果能把这种审美的意识转移到数学教学之中,对于学生的创造性和审美也是一种提升。

陶行知说:“教育的根本意义在于生活之变化,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二十四节气课程”是关注学生课内外学习生活成长的课程实践教育,它不能单独存在于任何一处,我们需要将其有机地与各个学科融合起来,从而实现知识的融会贯通、方法的多重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