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9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23期(总第3788期) 导报一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全国两会上,代表委员围绕教育热点话题积极建言献策——
聚焦民生关切 提升教育温度
2023年全国两会特别报道《教育导报》2023年第23期(总第3788期) 导报一版

教育一直是全国两会上最受关注的民生领域之一。如何进一步做好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切实为教师减负提升教师专业能力、促进高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充分就业……今年全国两会上,这些话题引发代表委员的热议。他们聚焦民生关切,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发展更加公平、更高质量的教育而努力。

【关键词】心理健康

亟待家校社共同发力

今年两会,青少年心理健康是不少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民进中央向全国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提交的《关于构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家校社协同管理体系的提案》中指出,近年来,我国中小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检出率和精神疾病、情绪障碍发病率持续上升,成为影响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问题。

“孩子面对压力时缺乏有效疏解的方法,家长工作压力也大,陪伴孩子的时间不多,孩子有倾诉的欲望,却不能及时得到解答。”在全国人大代表、安徽省阜阳市政府副秘书长杨善竑看来,来自网络的负面影响和家庭亲子关系的压力,都在加重学生心理健康问题。

在全国人大代表、山东省枣庄市第三中学教师孙晓颖看来,心理健康教育具有长期性、滞后性的特点,加上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存在师资缺乏、课程不足等问题,都影响了心理健康工作的成效。

为青少年心理健康构筑起更全面、牢固的防护网,需要家校社协同推进、共同发力。

全国人大代表、河南省开封书画院院长陈国桢建议,将心理健康教育成效纳入学校“家校社”协同共育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并对重点学生及特殊群体进行家校心理健康水平实时动态监测。同时,壮大心理健康服务志愿者团队,面向学生和家长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供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危机干预、心理成长等心理健康服务。

针对心理健康专业化服务供给不足问题,全国政协委员、云南工商学院执行校长李孝轩认为,要建立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定期评估机制,督导各级各类学校加快补齐心理健康教育短板,增加心理健康教育课时比重;要加大中小学社会实践课时比重,在与大自然融入互动中,引导学生调适自我;要探索建立青少年心理健康监测网络平台,加快修订诊断标准等。同时,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调查研究,探索体系化解决青少年心理疾病高发问题,研究制订差异化措施,加快推进政府、社会、司法、学校、家庭等各方作用相互协同。

【关键词】教师减负

把更多时间留给专业提升

“双减”政策实施以后,学校主体责任进一步强化,导致教师在校工作时间增加,工作负担、工作压力加大,教师减负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

如何为教师减负,做好教师关心关爱工作,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话题。

两会期间,民进中央提交《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教师负担的提案》,指出教师负担问题未能得到根本解决,很多教师仍然承担着繁重的责任和压力。

为此,民进中央建议,细化教师减负清单内容,明确禁止进校园活动的范围,明确学校拒绝非教学事务干扰的权利和保障制度,特别是应由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对要求教师关注的公众号、网络平台,以及需要教师参与完成的点赞、转发等工作进行全面清查,整合网络管理资源,减少教师参与频次、避免重复参与。

全国政协委员,国家督学、北京城市学院校长刘林建议,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强化中小学教师工作量与岗位任务统筹协调机制,不仅要把住社会事务进校园的“入口关”,而且教育系统内部也要对布置给中小学的任务、事项再协调再优化,防止叠加效应。

“布置新任务要站在教师的角度换位思考,成为真正的‘娘家人’。”刘林还建议,应加强中小学教育技术能力培养培训,提高运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先进技术的能力,提升智慧教育知识素养,以科技赋能教育,为中小学教师减负。

全国人大代表、东北师大附中校长邵志豪认为,要打造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在职前要强化教师教育,不断改革教师教育的课程体系,把教师的职业理想信念教育融入教师教育;职后学校和政府要给教师的专业成长发展提供支持、帮助和引领,包括加强培训、开展对教师评价的综合改革等。

【关键词】大学生就业

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把促进青年特别是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切实保障好基本民生。

如何帮助更多高校毕业生实现高质量充分就业?全国人大代表、四川农业大学校长吴德建议,要建立健全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促进机制,进一步协调各类政策性岗位,尽早提前统筹提前招录,让毕业生有更多的就业时间和就业机会;进一步明确“应届生身份”,设定校招应届毕业生的用人单位违约金标准,让毕业生就业更加有保障;搭建便捷好用的多级联动智慧就业资源共享平台,让校企之间的人才联动培养、就业信息精准推送等合作更为畅通高效;建立促就业政策长效机制,特别是要让到基层工作的高校毕业生能够留得住、用得好,发展平台和机会更广阔。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教授吴碧霞建议,要深入研究现行的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机制,减少不必要的环节和要求,切实为学生和学校减负。同时,改革现有就业工作评价机制,有关部门在对高校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进行考核的同时,更加注重跟踪学生中长期发展,并委托第三方进行综合评估,建立科学专业的新型评价考核机制,促进我国人才培养高质量、高水平发展。

民进中央在提案中建议,搭建更多校企对接、国聘行动等就业渠道与平台,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引导鼓励各类企事业单位积极吸纳高校毕业生,对于招聘高校毕业生的企业在社保方面给予减免、适当降低企业所得税,同时适度增加社会公益性工作岗位,增加就业容量。通过提供一对一咨询、心理健康援助等方式,缓解就业焦虑,同时采取政府补贴的方式开展技能培训、就业见习、创业培训等,不断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适度延长保留应届毕业生资格时限,进一步落实高校毕业生择业期政策,对当前部分地方公务员、事业单位在要求应届毕业生须为当年毕业的做法予以纠正。

(本报综合自中国教育报、人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