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何元凯 王浚录 摄影报道)3月初,春寒料峭,地处山区的安岳县关口村小学校园里,寒意更深几分。但校园一侧的伙房中却热气蒸腾,洁白的蒸气裹挟着饭菜香味从窗户逸散出来。经过食堂工人李再菊一上午的忙活,全校47名学生的免费营养午餐准备就绪——每人5元标准,两荤一素一汤。
一阵轻盈的音乐响起,午餐时间到,孩子们兴奋地从教室跑出,拿着饭盒冲向食堂,打饭窗口外很快排起整齐队列。“多吃点,别浪费,不够再加。”佩戴口罩、身穿工作服的李再菊,一边打饭,一边不停叮嘱道。
五年级学生岳敬捧着饭盒回到教室,开始在课桌上享用午餐。“在学校吃得更好,阿姨做的也比奶奶做的好吃。”小姑娘略显羞涩地笑着告诉记者,她和爷爷奶奶一起生活,家中饮食比较简单,“家里很少买牛肉,但在学校每星期可以吃到一两顿牛肉。”红烧牛肉是她最喜欢的一道菜。
安岳县是我省人口大县,地形以丘陵为主,部分村社距离场镇较远。在最近一轮校点布局调整中,关口村小学成为保留下来的22个村级教学点之一,旨在满足当地适龄儿童上学需求、减轻百姓经济负担。保留下来的教学点持续提供营养午餐,解决学生中午“吃饭难”的问题。
记者看到,关口村小学伙房虽只有约80平方米,但整洁规范、明厨亮灶,一洗二清三消毒等设施设备一应俱全,相关证照张贴醒目。伙房外墙张贴着一周的带量食谱,菜品每天都不重样,食材用量和价格罗列清晰。
关口村小学由安岳县忠义小学管辖,副校长唐宗艳介绍,村小伙房和中心校食堂一样,菜谱由县营养办统一制定,食材实行全县统一招标采购,食堂劳务由政府统一购买服务解决。“留在村小的孩子一般家庭条件较差,免费营养午餐为他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唐宗艳欣慰地说。
我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已逾十年,取得了显著成效。2012年5月,作为革命老区的安岳县正式启动省级试点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十年来累计投入资金10亿元,用于建改食堂、保障膳食,惠及学生113 .8万人。
据介绍,十年来,安岳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现了供餐模式和补助标准的两次“双升级”。2015年,供餐模式从最初的“蛋奶”升级为“牛奶+鸡蛋/面包/饼干”;2019年初,学生全部吃上了两荤一素一汤的食堂热餐。补助标准在2015年初由每生每天3元提高至4元;2021年9月,再次提高到5元,并确保学生每周吃到1-2次牛肉,让餐盘中的菜品越来越丰盛,学生从“吃得饱”“吃得好”向“吃得营养”迈进。
“我县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实施十年来,未发生一起食品安全事故。”安岳县教育和体育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该县将恪守“安全”“营养”基本要求,继续完善机制、强化管理,深入推进学生营养改善计划,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撑起一片蓝天,为实现健康中国添砖加瓦。
关口村小学的学生们向记者展示当天的午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