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6月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54期(总第3819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身心“在场” 彼此“看见”
■广东省揭阳市揭西县纪达中学 张振娜
《教育导报》2023年第54期(总第3819期) 导报三版

对话的质量,取决于双方身心是否在场。记忆中始终有个故事盘旋:

那是第一年教初三,那天上《邹忌讽齐王纳谏》,课后回办公室,发现身后跟来了两学生,走在后面的学生是小铭(化名),班里最斯文、最沉默寡言的男生,他满脸通红地看着我,目光躲闪,欲言又止。“怎么了?有什么事?”我正纳闷,前面的学生小楠(化名)迎上来,大声说:“老师,小铭发现你刚才的课件里有两处错误。”然后把他身后的小铭推了过来。

“哦?”我来了精神,马上打开教案本,拿起笔准备记录,说:“那,小铭你来说说……”小铭似乎鼓了很大勇气,开了腔:“您说邹忌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可我记得桓公和威王相隔几百年呢;另外,那句‘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应该是讲楚庄王呢,我记得,当年楚庄王……”他侃侃而谈,我惊讶地瞪着眼睛,洗耳恭听,听他说完,我还是半信半疑,既喜且疑,心想:“小铭怎么知道这么多?”“老师,小铭可喜欢历史呢,他懂得可多了!”旁边的小楠毫不掩饰地称赞他的同桌。难得啊,向来高傲自信的小楠眼里也有别人。我点点头,“好,那我们上网查一下吧。”两人忙全神贯注地凑过来,几分钟后,我们弄懂“一鸣惊人”的出处涉及到两个主人公,一为楚庄王,二为齐威王。出处应该以早为准,这则成语源于楚庄王励精图治、振兴楚国的故事。

我向小铭竖起拇指:“谢谢你!”他笑弯了眼,这时上课铃声骤响,他们赶忙向我道别,开心地扔下一句:“老师,我们下午再探讨另外一个问题”。我点头,继续查阅资料……

午读课前,我早早到办公室,两个小脑袋又探头,还是他们俩。这一次,是小铭走在前面,这一次,他坦诚地看着我,闷声说:“我向老师道歉,第一个问题,您是对的,据史载,邹忌的确历事桓公、威王、宣王三朝,历史上有两个齐桓公。一个是春秋时的齐桓公,就是春秋五霸之一的那个桓公,另外一个是战国时的齐桓公,就是课件里您提到的那个,他本名叫田午,是第三个齐国国君。”

我就把这件事记下当天的教学日记里,感觉这是一场有效的师生对话。因为,师生双方都身心“在场”。身心“在场”意味着做到两点:一是教师对学生保持好奇;二是师生彼此“看见”。

最近,细读一本书《校园里的有效沟通》。作者崔佳博士指出,读她这一本书需要保持三种心态,第一种就是“半杯心态”。她说:“空杯心态会让你盲目迷信本书观点,失去辩证性思维,让自己的大脑成为别人理论的跑马场。满杯心态会让你骄傲自满,失去成长机会。半杯心态协助你把本书中所探讨的内容与你自己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结,或同化、或顺应,审辩性建构。”这一段话引发了我的思考,“半杯心态”这个提法我第一次看到,但仔细一琢磨,感觉特别有道理。不管是自己读书,还是与学生对话,保持“半杯心态”是相当重要的。因为,“半杯心态”就是保持好奇心,不自满、不固化,心态是开放的。

还记得上次学生去研学实践后,我和学生的一次对话。

实践基地开通了抖音直播,家长可以实时关注孩子的实践情况,我一有时间也会点进去看看孩子们在干嘛。当他们结束了5天的研学返校上课,我一踏进教室,学生的第一句话:“老师好!”他们喊出了第二句话:“老师,你怎么不来看我们?!”我听到了嗔怪,嗔怪后面是落空的期待。

“我有看呀,几乎天天看你们!”我说。

“可是我们看不到你呀!”孩子们有一点责怪的意思。

原来,真正有效的对话还必须彼此“看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