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8月24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3年第79期(总第3844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教师度假也是一种“备课”
■岭南师范学院附属中学 李文送
《教育导报》2023年第79期(总第3844期) 导报三版

暑假在和某省骨干教师交流时,有位教师说,一条“学校要求教师不要晒暑假旅游照片”的话题上了热搜,引发网友的热议,问我怎么看。不论是暑假,还是寒假,都是教师的法定假期,在朋友圈晒旅游照片不是法律所禁止的,是教师个人的权利和自由。关于教师的假期,我想表达的一个观点——教师度假也是一种“备课”。

每年的寒暑假,全国各地的教师都会选择自身适合的方式进行度假,他们或陪伴家人、或探望亲友、或参加培训学习、或阅读写作、或外出旅游……不论哪种方式的度假,假期的经历和体验都是教师重要的生活经历,丰富其人生阅历,促进其生命成长,进而为下一阶段的教育教学工作带来教学资源储备。

就拿暑假旅游来说,不妨先听听家长们的声音:“我希望我孩子的老师,是一个走遍名川大山、见识过辽阔世界的人。让我的孩子也能感受多样的文化,体验世界的多彩,在心里埋下美好的种子。”“老师是孩子望向外面世界的‘窗户’。”透过这些声音,可看出家长们不仅心胸开明,而且眼睛雪亮。试问,如果教师不利用假期去把通往外面世界的“窗户”打开,平时,他们有多少时间去领略祖国的山山水水和各地的风土人情?又如何利用这些“活”的课程资源,为学生的全面发展赋能?

大量实践表明,教育教学要充满生命的活力和育人的张力,需要贴近和融入学生的生活。这不仅是教学应有的原则,还是一种应遵守和践行的教育常识。如果教师没有彼此相通的生命体验,如何做到和学生在教与学的路上“相逢”,实现师生在思想与心灵上的同频共振?倘若教师去过九江看过庐山瀑布,在教授李白的诗《望庐山瀑布》时,就不会停留在字面上理解,而会把课上得更加形象、生动而充满激情,如果学生也去过庐山,那效果就更佳。

新的问题来了,度假如何才能成为一种备课?成为一种备课的“度假”不是指教师利用寒暑假提前备好下学期或下学年的课,而是指以丰盈生命资源的心态而非纯休闲和娱乐的姿态而消磨时间。这样的“度假”不能漫无目的地、得过且过,也不能为了度假而“躺平”,而应是指向自身生命成长和思想丰盈的“度假”。

如何在度假中,实现生命成长并丰盈思想?教师可以利用假期参加培训、学习、阅读、写作,只要认真参与其中,在目标明确的学习中为自己“充电”,收获专业上和思想上的突破;教师也可以选择陪伴家人或探望亲友,让自己在以诚相待的互动中,打开教育的眼睛,用教育的情怀体验人生,发现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之术和相处之道;也可以以旅游的方式安排假期,饱览各地的风景名胜,在行走中增长内在的力量和精神素养,用“行万里路”助力生命的觉悟与觉醒。

众所周知,“景”有大自然鬼斧神工的天然之景,也有经过人类精心设计和精雕细琢的人造之景,现在更多的是两者合二为一的融合之景。而这,正如人之成长——人的生命成长,既需要先天的禀赋为基,又离不开每一天的教育,教师的成长亦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