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6月21日 每周二、四、五出版
教育导报 《教育导报》邮发代号61-30
《教育导报·家教周刊》邮发代号61-141
国内刊号CN51-0052
2024年第61期(总第3956期) 导报三版
F1 本版新闻
F2 版面目录
毕业课程:学校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江苏联合职业技术学院 吴维煊
观点《教育导报》2024年第61期(总第3956期) 导报三版

中高考结束后,让毕业生安全离校无疑是每所中学在本学期一项非常重要的工作。拍毕业照、开毕业典礼、发放毕业证书,是较为普遍的毕业工作流程。基于中高考在初高中的重要性,在中高考前,学生忙于应考;中高考结束后,学生就基本上不再到校了。中高考成绩公布后,学生返校拿成绩单,有的学校会举行毕业典礼、发毕业证书;有的学校不举行毕业典礼,只是通知学生在某天回校拿毕业证书。

与新生入校时的紧张有序及学校、老师、家长的重视态度相比,学生们毕业离校显得有些冷清,甚至不被重视。很多毕业生感慨,入校时,学校有隆重的入校仪式,有持续一周以上、内容丰富且仪式感满满的入校课程,离校时的“无声无息”让他们感到失落。

从理论上讲,学校的课程涵盖从学生入校到离校的全过程,即使学生毕业了,他们的后续发展是母校永远的牵挂。但是,部分学校高度重视入校课程,却不愿意在毕业活动中投入精力,没有将毕业工作纳入到教育过程及课程,只将目光聚焦在学生离校时不出现安全事故上,导致了毕业生的“最后一课”质量不高,影响了学校课程体系的完整性。所以,用“毕业课程”的形式送走毕业生,是毕业生身心发展的需要,更是学校课程建设的需要。

毕业班的毕业课程包括离校之前的主题活动和离校当日活动两类,离校前的主题活动包括班级和学校两个层面。

首先,班级层面,离校前的班级活动由班主任负责,其主题可以是“倾诉、感恩、展望”。通过主题班会、毕业沙龙、班级文艺表演等形式,让学生讲述自己记忆中与这所学校相连的点点滴滴,回忆师生情谊、同学情谊,表达自己的情感。师生之间、生生之间互赠毕业赠言,填写同学录,分发毕业纪念册等。

以教师写给学生的毕业赠言为例,这是母校留给学生的珍贵记忆,教师们要遵守一对一的原则,不能批量群发。每个人在思想、性格、品质、意志、态度等方面都存在着不同于他人的特质,“量身定做”的赠言才会更加贴心、暖心。书写赠言时不要用百搭句、不要狂飙网络流行语、不要咬文嚼字,而应以学生“最近发展区”为切入口,把对学生最真挚的情感写出来,让其刻进学生的记忆,并为其日后的发展产生积极的影响。

其次,学校层面,离校前的学校活动由负责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负责,其主题可以是“记忆、留念”。系列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征集毕业生照片及简要信息,并将这些资料存入校档案室;开展“我为母校发展进一言、献一策”金点子征集活动,让毕业生把对母校的期待留下来;开展“学子闯天下,母校候佳音”的签名祝福活动,让学生把自己的理想留下来。同时,做好拍毕业照、发布文明离校倡议书等活动。

以金点子征集活动为例,学生在母校完成了学习生活,肯定会对学校的方方面面有一定的看法及建议,让他们把想法留下来,对学校的发展大有裨益。在征集金点子过程中,要对毕业生释放足够的真诚与善意,要让他们认识到,学校发展需要他们的金点子,不仅现在需要,在他们毕业以后,作为学校的校友,仍然是促进学校发展的重要力量。只有这样,毕业生才能集思广益,把金点子留下来。

最后,毕业生离校当日,要有送别活动。在离校日,先要召开毕业典礼,毕业典礼的主要内容是:学生向母校致谢,全体任课老师向毕业生寄语,学生代表向老师献花,校长发表毕业致辞,学生代表发表毕业感言,全体毕业生进行毕业宣誓,发毕业证书。毕业典礼结束后,要有校园送别仪式,该仪式包括:与下一届班级进行班牌交接,在会场到“毕业门”之间铺上红毯,毕业生迈出“毕业门”,下一届学生代表列队在“毕业门”与校门之间举行欢送仪式,任课教师及校长在校门外与学生一一握手话别。

完整的课程体系是一个学校能提供的重要“产品”。学生毕业,是一段旅程的结束,更是新生活的开始,是每个人经历中的一件大事。做好毕业课程,可让每位毕业生在毕业时,得到情感洗礼或教育,当他们带着美好的情感走出校园,带着回忆和希望开启新的学习生活,对其一生的发展都大有裨益。